埃博拉出血热及疫情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病毒对热抵抗力:中度 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60℃灭活病毒需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 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 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也不清楚 但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 在非洲大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与接触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不无关系 传染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 灵长类动物(猩猩、猴子等) * 宿主动物:目前认为是狐蝠科的果蝠 * * * *图片来源:WHO 自然宿主 果蝠 传染源 *自然宿主果蝠 灵长类动物感染 人间原发感染 人间传播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如尿、粪便)等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转诊病人——造成医院之间的传播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 家庭内感染 护理 葬礼 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 * 气溶胶传播:吸入感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也可造成感染 1995年动物实验证实,含有感染动物分泌物、排泄物的飞沫通过空气传染了正常猴,证实了气溶胶在埃博拉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注射途径传播:以往,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是该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1976年扎伊尔一位疑诊为疟疾的病人,在接受注射治疗后一周内,数位在该院住院接受注射治疗的病人感染了埃博拉出血热而死亡 性传播: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 *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集中在成年人:与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高风险人群 医务人员 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人或其他人 在葬礼上按照礼仪与死者尸体有直接接触的送葬者 长期观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 潜伏期: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急性起病,高热、乏力、头痛、 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 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皮疹等 典型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皮肤粘膜、鼻腔、口腔、结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 非重症者,发病后两周内恢复 *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意识障碍、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 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 * * 一般检查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 血清学检测 血清特异性性IgM、IgG抗体检测 病原学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ELISA法) 核酸检测(RT-PCR法) 病毒分离 (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险,病毒相关实验必须在BSL-4实验室进行) * 流行病学史 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 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 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 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 临床表现(略) 实验室检测(略) * 留观病例 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发热(体温>37.3℃) 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 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不明原因猝死 确诊病例 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核酸检测阳性 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分离到病毒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 * *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留观病例、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参照甲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在2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 各级疾控机构应当于2小时之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 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 目前尚无疫苗预防 亦无特效药物治疗 所以,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 加强输入性埃博拉出血热的监控 及时发现和隔离控制输入性病例 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尤其是灵长类和蝙蝠野生动物的检疫 对前往疫区的人员进行防病知识的宣教 使其避免接触丛林中的灵长类动物 在医院接触病人时要提高警惕意识 做好个人防护。 密切关注埃博拉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