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建议分三节课教学单元4至单元6的架构主要是依时序排列.DOC

本单元建议分三节课教学单元4至单元6的架构主要是依时序排列.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单元建议分三节课教学单元4至单元6的架构主要是依时序排列

  本單元建議分三節課教學。單元4至單元6的架構主要是依時序排列:單元4為清領前期,即臺灣入清版圖至十九世紀中葉臺灣開港前夕;單元5為從清領前期到清領後期的轉變期;單元6為清領後期,即十九世紀中葉臺灣開港至1895年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為止。 節名 教 學 建 議 參 考 教學補充資料 的政策 1.「為防臺而治臺」 ⊙ 引起動機:要求學生假設自己是清皇帝(康熙),擊敗鄭氏政權後會如何處理臺灣問題? ⊙ 教學步驟: 1. 說明施琅征臺,擊敗鄭氏政權。 2. 分析臺灣棄留爭議的背景與內容。 3. 說明清廷消極態度治臺的背景與內容。 ● 臺灣棄留論(98) ● 施琅的《陳臺灣棄留利害疏》(98) ● 清初地方行政制度(99) ● 清廷的消極治臺政策(99) ● 渡臺禁令(99) ● 渡臺禁令的背景與偷渡來臺者的風險(100) ● 勸君切莫過臺灣(102) ● 莫過臺灣歌(104) 2.移民社會 ⊙ 引起動機:舉學校附近的保安宮、開漳聖王廟、三山國王廟或媽祖廟等為例,說明來臺漢人信仰的特色。 ⊙ 教學步驟: 1. 了解清領前期來臺漢人的祖籍與在臺分布情形。 2. 探討清領前期臺灣的移民社會特色。 ● 閩南人(104) ● 閩南人在臺灣的分布(105) ● 客家人(106) ● 漳、泉、客移民對居地的選擇(106) ● 三山國王(107) ● 保生大帝(107) ● 開漳聖王(107) ● 媽祖(108) ● 關公(108)   ● 土地公(109) ● 迎神賽會(110) ● 移民社會的性別不平衡、漢人與平埔族的通婚(110) ● 臺灣社會收養養子之風(111) ● 羅漢腳(111)  五年一大反」 3.「三年一小反, ⊙ 引起動機:講述鴨母王朱一貴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民變的意義。 ⊙ 教學步驟: 1. 了解清領前期的臺灣社會秩序不佳的原因。 2. 探討械鬥的原因與特色。 3. 了解清領前期臺灣的重要民變。 ● 臺灣的祕密會社(111) ● 朱一貴事件(112) ● 林爽文事件(112) ● 械鬥(112) 4.農業與貿易發展 ⊙ 引起動機:詢問學生是否知道居住地附近的水利設施,如課文所列之三大圳,或其他如臺中的貓霧拺圳、新竹的隆恩圳(可參考補充資料頁116),再進一步補充清領時期開鑿水圳的相關背景。 ⊙ 教學步驟: 1. 說明清領前期臺灣農業拓墾的特色。 2. 說明清領前期臺灣貿易發展的情形。 3. 敘述行郊的性質與功能。 ● 土地開墾與合股經營(113) ● 瑠公圳(114) ● 八堡圳與曹公圳(115) ● 其他灌溉水圳(115) ● 臺灣重要灌溉水圳簡表(116) ● 郊(116) 5.開發區域的擴大 ⊙ 引起動機:先提出本段內容中的「一府二鹿三艋舺」,要求學生說明其可能代表的意義。 ⊙ 教學步驟: 1. 探討臺灣由南到北逐漸開發的過程。 2. 了解「一府二鹿三艋舺」顯示的意義。 3. 了解調整行政區域的背景與內容。 ● 清領前期的臺灣人口(117) ● 增加法定通商口岸(117) ● 吳沙與蘭陽平原的開發(117) ● 設置噶瑪蘭廳(118) ● 設置彰化縣(118) ● 設置淡水廳(118) ● 具體目標   本活動藉「渡臺悲歌」的部分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臺灣早期歷史的發展。可參考教學補充資料頁102「勸君切莫過臺灣」全文。 ● 實施步驟  1. 引導學生頌讀渡臺悲歌的部分內容。  2. 請學生思考先民渡海及在臺開墾的艱辛。 臺灣棄留論 配合課本第90頁   清廷得臺後,施琅曾經奏請對臺灣的棄留作出決定,引起了朝廷的一場爭議。當時有人認為臺灣「孤懸海外,易藪賊,欲棄之,專守澎湖」;還有人說「海外泥丸,不是為中國加廣;裸體文身之番,不足與共守;日費天府金錢於無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但閩浙總督姚啟聖則反對上述主張,他認為臺灣如果棄而不守,「勢必仍做賊巢」。後來康熙命令派往福建的侍郎蘇拜同當地總督姚啟聖、巡撫金鋐及施琅等人會商臺灣的棄留,結果認為「留恐無益,棄虞有害」,意見不一。十二月,施琅上疏指出,蘇拜、金鋐沒有到過臺灣,不敢對棄留作出判斷,而他本人則認為臺灣是沿海四省的前衛,如果放棄將會重新被荷蘭人所占,對沿海安全造成很大威脅。他還反駁了棄臺灣、守澎湖的說法,認為應當二者兼守才能安寧。所以他說:「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圍。」這時,都察院左都御史趙士麟等也上疏主張臺灣不能放棄。康熙詢問了大學士們的意見,李霨、王熙等同意施琅的看法,主張要守,而李光地則主張放棄。康熙說:「臺灣棄取,所關甚大。?珥?珥棄而不守,尤為不可。」經過大臣們的商議,認為臺灣應當設兵守衛為宜。到了康熙二十三年(1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