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两次技术革命 主讲人:陈红兵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近代技术的兴起与工业革命 牛顿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经过18世纪科学实验材料的积累,19世纪进入了近代自然科学全面繁荣的时代。就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期间内,首先在英国,继之在法国、美国、德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它是以技术革命为巾心内容的一场社会变革。 它以工作机的革命为起点,以蒸汽动力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迎来了人类发展史巨个崭新的时代——机器大工业时代。蒸汽-机器时代的到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又为资本主义的巩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开辞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的进程。 近代技术的兴起 工作机的发明与应用(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 1733年 凯伊 飞梭 提高织布的速度 1733年 惠特 滚轮式纺纱机 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5年 哈格里沃斯 珍妮机 1768年 阿克莱特 水力滚筒纺纱机 1774-1779年 克伦普顿 骡机 蒸汽动力的发明(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 如果说工业革命出生于工作机的变革,则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有动力机的创新。 1698年 萨弗里 蒸汽泵 1712年 纽可门 活塞式大气压蒸汽机 1769年 瓦特 蒸汽机 1782年 瓦特 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向蒸汽机 机床的发明与应用 开始用机器制造机器,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第三阶段。 1775年 威尔金森 镗床 1794年 莫兹利 移动刀架 机械技术史上的重大创新 蒸汽-机器时代的技术体系 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总是和其他系列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密切联系着,由此使一项技术和另一项技术之间,一类技术之间或各类技术之间,依社会目的和自然规律的要求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特定结构功能的整体,这个有特定结构功能的整体就叫做技术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整个社会的技术体系是不同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蒸汽一机器时代的技术体系。 蒸汽动力的推动 轮船、火车的发明与交通运输技术的变革 工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从18世纪中叶纺织机的发明和应用开始,在蒸汽动力的带动下,连锁地引起了一系列产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它不仅表现在如前所述的能源动力技术、机械加工技术、交通运输技术方面,在采掘(特别是采煤)、原材料生产、通讯技术、建筑技术等方面也都有了跃进式的进步。 工业革命的技术特征和后果 工业革命的技术特征 技术的发展是连续的,同时又显现出某些阶段性。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蒸汽一机器时代的技术体系已经形成了。这一技术体系与以前的以农业为中心的技术体系不同,与19世纪中叶逐渐孕育并开始形成的以电气的应用为中心的技术休系也不同。 蒸汽一机器时代技术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工业革命初期的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还是工匠们的经验结果,科学只起了辅助作用。 (2)由工作机、传动机、动力机所组成的机器体系的出现,是这一技术体系的又一重要特征。 (3)工业革命以前,要求工人具有高超的经验和技能。在机器时代到来之后,产生了工匠与工程师的分工,技术活动的主角从工匠转移到工程师。 工业革命的后果 (1)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展首先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2)工业革命中的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近代技术的发展——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从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发达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的发展,对于动力、材料、通讯等技术又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以蒸汽动力为中心的技术体系的矛盾也日益表面化。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则为技术上的新发明提供了科学前提。以电气为巾心的一些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体系中孕育,并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运用于生产,由此触发了技术发展史上又一次技术革命。史称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钢铁与材料技术的发展 热机的新发明与应用 电能-技术革命的主角 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的特点与后果 钢铁与材料技术的发展 炼铁技术的新进展 1847年 凯利 空气沸腾法 1855年 贝塞麦 吹气精炼法 酸性转炉 1864年 马丁 西门子-马丁平炉炼钢法 1878年 托马斯 碱性转炉炼钢法 二战后 纯氧顶吹转炉法 冶金技术 1868-1882年 穆舍 自硬钢 1882年 哈德菲尔德 锰钢 1889年 莱利 镍钢 1854年 德维尔 开始炼铝 1866年 霍耳、桑特 电解炼铝法 热机的新发明与应用 19世纪上半叶,蒸汽动力获得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作为轮船、火车的动力以及需要集巾供应动力的地方,蒸汽动力是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趣味的手工创意--向日葵》-美术课件.ppt VIP
- 派出所民警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doc VIP
- VIVITEK丽讯RU76953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原调正谱bE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钢琴伴奏联考.pdf VIP
- 泳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3篇).docx VIP
- 少儿水粉 玫瑰庄园—美术课件.pptx VIP
- (一模)贵阳市2025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地理试卷(含官方答案).docx
-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苏J9508室外工程-标准设计图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