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污染物来源 排气污染;窜缸混合气;汽油蒸发。 2.污染物排放量 (1)怠速 当汽车处于怠速工况时,CO、HC排放量较多。 (2)匀速 HC排放量随发动机转速的升高很快下降;CO当转速增加时很快降低,至中速后变化不大;NOx的排放量有所增加。 (3)加速 加速时,会产生大量的Nox,CO、HC的排放量增加。 (4)减速 CO、HC生成量增加,但几乎无NOx排放。 流动污染源监测 ——汽车发动机污染物来源与排放量 GB14761—1999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规定,轻型小客车(汽油车)尾气排放监测方法为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怠速时一氧化碳排放试验。GB/T3845—1993规定了汽油车在怠速工况下排气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浓度的测定方法。 流动污染源污染物监测方法 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 1.监测原理 待测汽车在实验台架上按规定的运转循环(怠速、换挡、加速、等速、减速)进行模拟运行,对汽车排放气体进行取样、分析测定,得出汽车模拟运行过程中排放气体污染物(CO、HC、NOx)的排放质量(g/km)。 2.采样 排气取样系统采用定容取样系统(CVS),该系统为测量车辆排气中的真实排放物质量而设计的。定容取样系统(CVS)如下图。 定容取样系统(CVS) 3.测定 对收集在6(袋1)中的每种气体(CO、HC和NOx)的浓度用分析仪器进行测量。用气体的密度和鼓风机排出气体的体积乘6(袋1)中每种气体的浓度,得出每种气体的质量;同时对收集在4(袋2)内环境空气进行测定,得到环境空气中CO、HC、NOx的含量;袋1中CO、HC、NOx的含量减去袋2中CO、HC、NOx的含量(空白),除以按试验规范工况行驶的相应距离d,就可计算出各种待测成分的排放质量(g/km)。 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 4.计算 式中: Mi ——污染物i的排放质量,g/km; Vmix——稀释排气的容积,L/实验(校正至标准 状态273K和101.3kPa); Qi ——在标准温度和压力(273K和101.3kPa)下,污染物i的密度,g/L; kH——用于计算氮氧化物的排放质量的湿度校正系数,对于HC和CO没有湿度校正; Ci——稀释排气中污染物i的浓度,并用稀释空气中所含污染物i的含量进行空白校正以后的数值,ppm。 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 5.分析设备 CO和CO2——非色散型红外光分析仪NDIR; 碳氢化合物(HC)——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FID; 氮氧化物(NOx)——化学发光分析仪CLD或非色散紫外线谐振吸收仪NDUVR,两者均需带有NOx-NO转换器。 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 怠速时CO、HC浓度的测定方法 1.测量仪器: 非色散型红外线CO和HC气体测量仪。 2.测定步骤: 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中等转速,维持60s后降至怠速状态。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等于400mm,并固定于排气管上。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维持15s后开始读数,读取30s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若为多排气管时,应取各排气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返回目录 3.8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概 述 空气污染是由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共同排放的污染物经扩散而形成,污染扩散是排放量(排放浓度)与时间、空间的函数。 空气污染的特点是大范围的,受季节、气候、地形、地物等因素的强烈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为了掌握环境空气污染现状和变化规律,需要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长期的、大量的、连续的监测。 国内国外现状 目前,对空气污染监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APMS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APMS。美国有6000个自动监测站点;荷兰全国共有监测站220个;英国共分12个监测区,用快速测定方法监测大气中有害物质;1965年日本建立起172个自动监测站,对SO2等污染物进行监测;1974年建成“大气污染预报系统”。 我国1984年在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建立中国第一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到2001年,全国已有60多个城市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2000年“6.5”世界环境日,42个重点城市实现了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01年6月5日,又实现了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城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