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传统哲学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老子的思想 道本体论 辩证法 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提倡朴实无华的道德 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 道本体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老子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寂静无声,空虚无形,它独立长存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止息,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体。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做“道。 辩证法 《老子》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辩证法的观念和思想。 “大巧若拙”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政治宽厚清明,民众便淳朴忠诚;政治苛酷昏暗,民众就狡黠、抱怨。) 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为,民心自然归化。我好静,民心自然匡正。我无事,我民自然富有。我无欲, 我民自然纯朴。 ) 朴实无华的道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很有德行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实际上是有“德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二)庄子 庄子生平 庄子主要思想 1.认为“道”是宇宙本体,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 2.庄子哲学显著特点是相对主义,提出“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 庄子妻死 庄子将死 3.主张极富特色的人生哲学,追求人生的超脱与逍遥。 庄子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妻死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至乐》 ?? ?? ?? ?? ? 庄子将死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jī]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秋水》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追求人生超脱和逍遥的路径 去知识,灭心智,自忘形骸。 无欲求,无冲动,精神自足。 二、魏晋玄学 (一)玄学在魏晋时期产生并发展为统治思潮,有深刻的社会与思想根源。 1.魏晋玄学是东汉末年社会混乱以及儒学衰落的产物。 2.魏晋玄学是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的产物。 3.魏晋玄学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变的产物,所以玄学被称为谈玄(清谈老庄)或“玄谈”。 (二)魏晋玄学的基本特点 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 老子 庄子 周易 2.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思维形式 思辨的概念分析与推论 3.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 名教出于自然 王弼(226年-249年) 名教即自然 郭象(约252-312年) 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 嵇康 嵇康(224-263),籍贯安徽,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第三节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一、儒道互补文化格局形成的原因 1、儒家思想虽在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