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台湾地区的社区社会工作 其主要的特点有三: 一是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迅速而且全面,许多大学都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及研究机构; 二是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促进了社区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 三是工作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劳工保险、退休人员保险、军人保险、青少年教育、低收人家庭补助、儿童寄养、就业服务、艾滋病防治等多个方面。 第三节 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 一、古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实践 一、古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实践 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属于一种官民结合的社会福利体制。 这种以政府为依托的社会救助制度始自周代,之后不断完善,机构也不断膨胀,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对齐全的政府职能设置。 特别是发生大范围的贫穷、饥荒、灾害时,政府的社会救助机构能够很好地发挥救助功能,用于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社会统治。 (一)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 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具有强烈的自发性特征,它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家族。在传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耕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提高生产力,获取充分的食物,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家族很自然地联系起来,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并进行合理的社会分工。同时也是为了能互助互济.共同抵御因为自然灾害或疾病带来的困窘。 (一)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 2.同乡。在血缘关系无法顾及的情况下,人们因为同处一地,朝夕相处形成了浓厚的乡土观念,同乡、同村之间的帮助结成的地域关系成为提供生活安全保障的另一道安全网。 (一)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 3.行会。行会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一种民间组织,指有共同利益的人以行业为纽带结合起来,“在维护同行的经济利益、调节商业纠纷、订立行规训练学徒、介绍熟人寻求职业等方面,提供了经济照顾和服务,很大程度上免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 (一)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 4.宗教。宗教是另一种不可忽视的民间社会救助力量。在中国民间,佛教和道教都有很强的影响力。佛教的济世渡人、乐善好施,道教的积功累德、安己利人等宗教道义在调节人与人和谐相处、教导教徒帮助他人、救济贫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唐朝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设置的“悲田院”、“养病坊”等,主要收容孤儿、老人、穷人和生病的人,经费由官府出,而管理则由寺院的僧尼来负责。 (二)政府的社会救助制度 1.保息六政。据《周礼》记载,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这就是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福,即爱护儿童,赡养老人,提供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维护社会安全等,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现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保息六政。 周代还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日微宫室,二日祖坟墓。三日联兄弟,四日联师儒,五日联朋友,六日同衣服。 也就是说,住宅建设和精神伦理建设要并重。 福利的真义应该是物质与精神兼有,整体和个体兼顾,政府与民众并举。 为使民众能够生得其所、活得愉快、死得安全,不仅要慈幼、养老.而且还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来配合,此外还需要本俗来呼应。 2.九惠之教。 《管子》一书中写道:“人国四荀五,行九惠之教,一日老老,二曰慈幼,三日恤孤,四日养疾,五日合独,六日问疾,七日通穷,八日赈困,九日接绝” 。 这些内容类似于现在各国实施的老人福利、儿童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婚姻咨询、健康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服务等。 3.社仓乡约 常平仓就是通过储存粮食的方式调节粮食价格,各地都修建常平仓,储备粮食以备荒年之用。 义仓就是把政府征粮或是由富户义捐的粮食储存在仓库里,由官府派人管理,荒年或是青黄不接时,出仓以赈济灾民。 社仓是由人民自行组织,或是由政府督导人民办理,类似一种农贷合作组织的救济设施,由当地群众捐集 粮食,或是由政府贷给粮食,在各乡设仓储存,在灾荒之年救济百姓。 3.社仓乡约 乡约,就是住在邻近地区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大约起始于北宋的“吕氏乡约”。 该乡约由宋代蓝田吕大钧及其兄弟、邻里亲友以书面的形式约定而发起,内容分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四大项。 后经朱熹倡导而推之至全国。“由于乡里民众自订规章,作政府律令之辅助,而有人约者彼此信守,虽无民主之名,但已有民主之实。‘吕氏乡约’其纲止于四条,而人生善恶功过,可法可戒之事已尽在其中,见之今日,用作社区研拟公约之依据,仍有可采之处。” 二、我国近现代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初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时代背景下,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一场乡村社会改造运动。 二、我国近现代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在这一运动中,由不同的理论流派组织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对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