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优秀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了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称帝,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曹操在文学上也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 在诗歌方面,他吸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他又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有获得生机。他的诗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著有《曹操集》。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wèi yōu mò chuò qì zā bǔ 放声诵读后,你对这首诗歌的初步感觉是?能不能用文中的字句回答? 请你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 忧思难忘 忧从中来 慨当以慷、悲壮、声调宏大、境界雄浑 为什么“忧”呢?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创作背景 东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从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于禁和乐进,是曹操从士兵中提拔起来的大将;张辽和徐晃,是曹操从亡虏中选拔出来的大将。他们作为名将,辅佐曹操成就大业,均立有赫赫战功。被曹操任命为州牧和郡守的许多人,也都出身低微。 一、如何理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的主要情感特征就是一个“忧”字,忧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 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有限,生命易尽这个自然现象的无限感慨。面对美酒,应当放歌,及时行乐,但作者却感叹年华易逝,就像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被晒干,流逝的大好时光苦于太多。诗人心中痛苦不堪,诗句带有明显的感伤苍凉的情调。作者感慨万端,格调伤感低沉。 引用《子衿》,写求贤不 得,故反复沉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 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 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诗经》成句: 引用《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运用 的手法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