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5-表面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2.4 火焰加热表面热处理(1) 火焰加热表面热处理,亦称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是用可燃气体燃烧产生的火焰快速加热钢件表面,当达到淬火温度时立即喷水冷却,从而获得预期的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表面热处理工艺。 图3-24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3.2.4 火焰加热表面热处理(2) 淬硬层厚度:通过调节喷嘴与工件的距离和移动速度,可以获得不同厚度的淬硬层。一般在2~6 mm。 表面淬火后一般需进行200oC左右的低温回火。 钢的种类:中碳钢(35、40)及中碳合金结构钢(40Cr、65Mn)等。 优点:设备简单,灵活性大,投资低,成本低。 缺点:生产率低,质量控制困难,不易得到较薄(小于1mm)的淬硬层。 应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其他方法处理不了的大件。 3.2.5 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1)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 原理,使工件表面 快速加热后急冷而 获得一定厚度表面 硬化层的热处理工 艺方法,也叫感应 加热表面淬火。 图3-25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感应加热的频率选用及淬透层深度 感应加热时,电流透入工件表层的深度δ( mm),主要与电流频率?(Hz)有关。对于碳钢,存在以下的关系: δ=500/?? 可见,电流频率越高,电流透入深度越浅,即淬透层越薄。因此,通过控制频率可以获得不同的淬硬层深度。感应加热一般分三类: a.高频电子管式加热装置:?=200~300KHz,淬硬层厚度0.5~2mm,用于在摩擦条件下工作的中小型零件,如小模数齿轮,小轴等。 b.中频发电机或可控硅中频发生器:?=2500~8000Hz,淬硬层厚度2~5mm,用于承受扭、压应力的中性零件,如大中模数齿轮、曲轴、磨床主轴等直径较大的轴类等。 c.工频发电机: ?=50Hz,淬硬层厚度大于10~15mm,大直径零件(大于Φ300mm)。 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的特点 : 高频感应加热时相变速度极快,一般只需几秒或几十秒,与一般淬火相比,其组织和性能有以下特点: 感应加热速度快,钢的奥氏体化是在较大的过热度(Ac3以上80~150oC)下进行的,因此晶核多,且不易长大,淬火后组织为细隐晶马氏体,表面硬度比一般淬火高2~3HRC,脆性低。 表层淬得马氏体后,由于体积膨胀在工件表层产生较大的残余压应力,显著提高了工件的疲劳强度。小尺寸工件可提高2~3倍,大尺寸可提高20~30%。 因加热快,无保温时间,所以工件氧化脱碳少。内部未加热,淬火变形小。 加热温度和淬硬层深度容易控制,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感应加热淬火一般用于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如45、40Cr、40MnB等。这类钢经预先热处理(正火或调质)后再进行表面淬火,心部保持较高的机械性能,而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大于50HRC)和耐磨性。高碳钢也可表面淬火,但主要用于冲击载荷较小的零件。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应用广泛,其产量可占机械零件总量的三分之一,适合大批量生产。 缺点:设备较贵,维修、调整比较困难,形状复杂件处理也比较困难。 3.2.6 激光加热表面热处理 利用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扫描零件表面,将其迅速加热到相变点以上,然后依靠零件本身的传热,来实现快速冷却淬火。又称激光淬火。 表面预处理:为克服固体金属表面对激光的高反射率,激光相变硬化前一般在工件表面预置吸收层,此过程称为黑化处理。采用的方法有:磷化法、碳素法、油漆法、真空溅射钨等。 参数:功率密度104W/cm2,单道扫描宽度2~20mm,扫描速度V=0.5~5.0cm/s 。如果速度过低,则冷速小,不能形成马氏体。 硬化层深度:通常0.3~0.5mm,采用4~5千瓦的大功率激光器,能使硬化层达3mm。 应用:主要用于在零件表面有选择地产生局部硬化带,以提高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与其他表面热处理相比的优点: 硬化层质量优良,比常规淬火的表面硬度高15~20%以上。(在激光束快速加热作用下,生成非常细小的且极不均匀的的奥氏体,经过快速冷却后,转变为极细小的马氏体)。 零件变形小。(由于光子穿透金属的能力很差,只能使金属表面的一薄层的温度在微秒级(10-6~ 10-12)内达到相变温度,并且加热是在表面上的一点(直径小于20mm),整个基体的温度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不受影响。) 能自冷淬火,不需要淬火介质。(激光加热一停止,被加热点的热向周围金属传导而降温冷却,冷却速度可达104~ 107℃/S) 可对表面凸凹不平及形状复杂件进行淬火或局部淬火。(激光聚焦深度大,在75mm距离内的能量密度基本相同) 易于实现自动化。热源洁净,无环境污染。 缺点:设备贵,光电转换率低(小于15%),成本高,硬化层薄,只能取代部分热处理方式。 3.2.7 电子束加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