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基因的重组与转移.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基因的重组与转移概要1

3. 插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正确 (1)DNA定向插入 (2)起始密码 尤其当载体上有ATG起始密码的时候,更要注意。 ATGGAATTC 载体 ATGCGGAATTCT 插入片断 EcoRI EcoRI ATGGAATTC T 重组 但移码突变! 4. 防止载体自身环化连接 (1)提高插入片断的用量 连接反应体系中,插入片断比载体多10倍以上。 (2)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载体 载体切口的5’磷酸被除去,不能自我连接。但可以与插入片断以单链连接。 5’ 3’ 载体 插入片断 1. 载体自身环化连接(能存活) 2. 载体之间互相连接(能存活) 3. 插入片段互相连接(不能存活) 4. 一个载体与几个插入片段重组(能存活) 五、载体和外源DNA插入片段的连接结果 5. 几个载体与一个插入片段重组(能存活) 17 1. 目的 增加受体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第二节 重组体导入细菌细胞 一、感受态大肠杆菌的制备 使用丧失了限制体系的大肠杆菌。如K12系列的大肠杆菌。 2. 菌种 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能增加膜的通透性。 3. 制备原理 4. 制备过程 培养大肠杆菌 OD600至0.3-0.4 On ice 5-10 min 4℃离心收集菌 用冰冷的60mMCaCl2重悬 4℃离心收集菌 4℃离心收集菌 分装、-70 ℃冻存 用冰冷的60mMCaCl2重悬 On ice 30 min 用冰冷的60mMCaCl2重悬 二、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 (1)转化(transformation) 大肠杆菌捕获质粒DNA的过程。 (2)转染(transfection) 大肠杆菌捕获噬菌体DNA的过程。 1. 外源DNA导入细菌的几种方法 (3)转导(transduction) 借助噬菌体把外源DNA导入细菌的过程。 每?gDNA转化成功的细菌克隆数。 3. 转化方法 2. 转化率 简单,但转化效率不高(106-108/?gDNA)。 (1)热休克法(heat shock) 转化效率高(高于109/?gDNA)。 (2)电转化法 10ng载体DNA 100?L感受态菌 On ice混合,静置10分钟 42oC 1分钟 加入1mL LB培养基 37℃摇1小时 10-100?L转化液涂含抗菌素的平板 吸附DNA 摄入DNA (1)热休克法 LB培养受体菌至OD600=0.5-0.6 冰浴15分钟,2°C离心集菌 冰冷的水重悬菌体 2°C离心集菌 冰冷的水重悬菌体 2°C离心收集菌体 少量冰冷的水重悬 分装成 50-300?L 电转仪调为2.5kV,25?F 脉冲控制器200-400? 0.5?g质粒DNA On ice混合 加入1mLSOC培养液 37°C中速震荡60分钟 10-100?L转化液涂含抗菌素的平板 转化 (2)电转化法 4. 平板培养基培养细菌 10-100?L转化液 涂于含抗菌素的平板 37℃过夜 环形重组质粒 质粒自我连接 线性载体或DNA片断进入细菌会被降解。 ①环形质粒数 (1)重组质粒 5.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①生长状态 制备感受态菌必须使用对数生长期的菌。 ②必须在冰冷的条件下制备。 要充分,使细菌细胞膜失去一些蛋白。 ④储存感受态菌要在-70℃以下 ③CaCl2处理 ⑤使用感受态菌时必须迅速融化 融化后一般不能再次冻存使用。 (2)感受态细胞 (competent cells) * * 外源DNA 载体DNA 重组分子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扩增或表达 表达 连接 转化或转导 电穿孔或显微注射 受体细胞 第五章 基因的重组与转移 一、粘性末端的连接 DNA连接酶把相互靠近的5’端磷酸与3’-OH连到一起。 第一节 DNA片段的体外连接 1. 两段DNA的连接 依靠粘性末端 2. DNA片断与载体的连接 依靠粘性末端 ligase nick 二、齐平末端(blunt end)的连接 5’端与3’端并列靠近的时间太短,不容易被连接酶连接。 1. 直接连接 T4DNA连接酶虽然能连接平末端,但效率很低,只有粘性末端的1%。 5’ 5’ 5’ 5’ 3’ 3’ 3’ 3’ -OH -OH -P -P P- P- HO- HO- 5’ 3’ -OH -P P- HO- 5’ 3’ 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P. Labban和P. Kaiser提出。 (1)同聚加尾 法 2. 人工加尾形成 “粘性末端” DNA末端转移酶能在没有模板的情况下给DNA的3’-OH端加上脱氧核苷酸。 ①原理: 分别给载体和插入片断加上互补的核苷酸。 ②加尾—碱基互补 ④缺点: ③优点: 能把任何片段连接起来 不能把插入片段再切下来。 非酶切位点 用T4 DNA连接酶连到平端D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