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概要1.ppt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概要1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一、文字的作用 (一)定义: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 (二)作用: 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一)图示和例释 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文字(形·音·义)←→语素或词←→记录语言 形:鼻→音:bí([pi35])→义: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呼吸器官。                          形:葡萄→音:pútáo([p‘u35 t‘au35])→义: 多年生落叶滕本植物,果实多汁,可生食、制干、酿酒。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二)关系: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文字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 1、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文字,每一个字必须能够读出音来,每一个字的读音都和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相联系。这是文字的本质。 2、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系统要求有一定的书写要素和书写规则,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 3、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4、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用什么文字体系去记录语音,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5、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 (三)汉字和汉语 1、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 ①汉语方言的差别很大,形成的时间也比较早,同一个语素在不同的方言区读音不一样,汉字容易和语素直接联系起来。 ②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居多,语素的语音形式很少小于音节或大于音节,一个汉字往往代表一个音节。 (三)汉字和汉语 2、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①尽管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明确的读音,但从字形上一般不能判定具体读音,如:手、寇、柳、辨;有些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如:浓、裹、管、盆。 ②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确定义类,如:视、灌、超、狼。但不要因此而认为汉字可以独立于汉语,成为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 ③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音不是直接联系的,不能从汉字的字形中严格地确定一个字的读音,所以读音尽管变化了,字形可以不变。如:空-江、鸽-给。 ④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并不违背文字和语言的根本关系。 三、文字的起源 (一)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麦宗创制纳西文字(哥巴文),“生七岁,不学而识文字。及长,旁通百蛮各家诸书,以为神通之说,且制本方文字”。 三、文字的起源 (二)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方法:①口语记事。 ②实物记事。 a、结绳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 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易》八卦,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b刻契 契刻也是原始记事的方法,就是在竹木、石头或兽骨等上边刻上记号或缺口表示数目或当事者双方各执其一,缺口对合以为凭借。 列子·说符》:“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③图画记事。(参见教材P.167“奥基布娃情书”。) 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图画,沈兼士说“余以为文字之起源,实由记事之绘画。”图画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艺术,一个是向文字。 (三)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记事记录了事物(简化图形就可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还记录了事件的过程(初步具备句子的基本功能),正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四、文字的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1、表意。由记事图画直接发展出来,分象形字、会意字两种情况。 象形-车 象形-象 会意-得 会意-保 2、表意兼表音。意音文字体系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表意字、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假借字)、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字(形声字)。 假借-东 形声-数量优势2 3、表音。有音节文字、音位文字。 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 四、文字的发展和改革 (二)两大文字类型 1、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分为:①意音文字,即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以汉字为典型;②拼音文字,也称“纯表音文字”,即只表音的文字,又分为音位文字(如英文、法文、俄文)和音节文字(如日文、韩文)。 2、两大文字类型的本质区别 记录语言的方式有差异。拼音文字只通过字母记录一种语言的音节或音位,不同的语素或词,只要读音相同,字形都相同。意音文字记录语言的语音,还通过象形、会意等表意方式把不同的语素或词区别开来。因此汉字既表意又表音,一个汉字一个音节,不同的语素往往用不同字表示。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1、按照语言特点制约着文字特点这一关系,语言变了,文字也应跟着变。但文字发展要滞后于语言,同时受到各种条件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