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定云20145171115概要1
日本浮世绘中美人绘与武士绘中人物形象风格的比较
目 录
摘 要 1
一、日本的浮世绘概况及日本社会风情 1
(一)日本的浮世绘 1
(二)日本风情下的浮世绘 2
二、浮世绘中的美人绘与浮世绘中的武士绘 2
(一)浮世绘中的美人绘 2
(二)浮世绘中的武士绘 2
三 、美人绘与武士绘中人物形象风格的比较 3
(一)人物造型比较 3
(二)色彩比较 4
四、 日本的浮世绘武士绘画中的生死美学与美人绘中的女性美学 4
(一)日本的武士精神和它的生死美学 5
(二)美人绘中的女性美学 5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日本浮世绘中美人绘与武士绘中人物形象风格的比较
摘 要:浮世绘作为“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日本江户时期的风土人情,描绘出独具风格的江户画卷。单人物画系就描绘出异彩纷呈人物形象,尤其是浮世绘中的美人和武士形象独具代表性,本文就以浮世绘中美人绘与武士绘中人物形象风格的比较,从中了解江户时代下的日本风情,而且从画中也可以认识当时的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蕴,和美人画中淡雅、素净的和服之美及日本的女性美学,以及武士画中所蕴藏的武士道精神和死亡美学,了解美人与武士的雅与俗,柔与刚,水与山的形象对比,用来简单的了解日本浮世绘所独具魅力的这一悠然长卷。
关键词:江户 ;浮世绘 ;美人绘 ;武士绘; 形象风格
一、日本的浮世绘概况及日本社会风情
(一)日本的浮世绘
浮世绘,是指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兴起的独特的民族艺术,是“江户时代以江户市民阶层为基础而发展的风俗画”。“浮世绘”一词意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亦过眼云烟和瞬间欢乐的绘画。浮世绘主要是以木版画形式发展的,浮世绘题材种类多种多样,流派纷呈,大家林立,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为主,后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鸟羽绘,花鸟绘,武者绘,历史画等题材作品。浮世绘源自“大和绘”(盛行在上层社会的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但两者所表现和服务的对象不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菱川师宣被认为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且随着浮世绘的发展,名家辈出,包括著名的“六大浮世绘师”: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喜多川歌磨,东洲斋写乐,葛饰北斋,一立斋广重。浮世绘在江户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因直率地表现江户市井中极为常见的人物及花街柳巷、红楼翠阁、旅游风光等场景,被誉为“江户时代形象的百科全书”。
(二)日本风情下的浮世绘
浮世绘的产生与江户时代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密切相关。江户时代晚期,京都、大阪等大都市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并试图摆脱封建统治束缚,商业和交通迅速发展,彼时‘崇神事佛’观念逐渐淡薄,士工商阶层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随之取代贵族和武士阶层成为文化艺术最主要的受众和主宰,致使民间画派兴起。市井文化和民俗曲艺趋于大众化。而且江户市民们感叹人生短促,世事无定,需及时行乐的“浮世”的思想,致使浮世绘在此影响下成长成为特有的市民绘画和市民文学。而菱川师宣的出现,则使浮世绘作为江户平民艺术登上了历史舞台,促使大众艺术逐渐具备了与传统画派抗衡的力量。浮世绘经历了发展初期和黄金时期,后随着幕府时代的结束,大师相继离世,及西方艺术的冲击,浮世绘逐渐走向衰落。
二、浮世绘中的美人绘与浮世绘中的武士绘
(一)浮世绘中的美人绘
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产生与发展与江户时代的社会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时的江户地区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居多,致使色情服务的兴旺。男人于青楼寻找理想女性形象,因此以多数男性眼中标准美人为形象的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由此风靡。美人画多以年轻美丽女子为题材,主要描绘游女和茶屋的招牌女郎,及街头美女。美人画是浮世绘中最多姿多彩的部分,铃木春信笔下的黛玉型美人, 鸟居清长的高挑细腰型的成熟美人,喜多川歌麿笔下的美人颓废而颇带挑逗性的美感
浮世绘中的武士绘
日本尚武的世风让武士绘颇受欢迎,在浮世绘版画的创始初期,武士画是与美女风俗画、役者绘并列的重要题材,多次出现在画家笔下,如鸟居清倍作《源义经与阿静》。武士画中的武士形象多来自文学描写,口头流传的故事,舶来英雄,现实人物等。后德川幕府建立,战乱渐稀,藩主失势,大量武士失去倚靠流落民间,成为武者浪人。或为生计谋,或倚剑奔走于四方以求明主。这些武士形象也为浮世绘画师们提供了多种素材。描写战争和武士题材的绘画在日本古已有之,流传迄今的就有镰仓时代的作品《平治物语绘卷》,绘卷具有长卷构图、情节连环、描绘手法流畅细腻的特点,属于大和绘艺术范畴,代表的是中古时期贵族的审美情趣。浮世绘中的武士绘体现出来的美学趣味和大和绘相去甚远,但有些方面仍反映了一定的传承关系,如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考究的服饰道具等细节表现,悲剧性结局背后蕴含的无常观等。
三 、美人绘与武士绘中人物形象风格的比较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