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特拉瓦的桥梁艺术概要1.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卡拉特拉瓦的桥梁艺术概要1

“ ” 追寻大师足迹 卡拉特拉瓦的桥梁艺术 “千万不要妄想用电脑代替人脑,因为只有用自己的脑子去创作,用自己的双手去涂画,这才能唤醒建筑师体内最原始、最自然的情感,这是任何一台电脑都无法取代的。”在第七届远东建筑奖特邀讲座中,西班牙国际建筑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充满激情地说道。 人物简介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 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1951 年 7 月 28 日,生于西班牙巴伦西亚。8 岁起,在艺术与工艺学校( ARTS AND CRAFTS SCHOOL )接受正规的绘画教育。 13 岁时,他的家人充分利用最新开放的边境政策,把他以交换留学生的身份送到巴黎学习,后又来到瑞士学习。 1968 年后返回巴伦西亚,进入 ESCUELA TE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 学习,并在那里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后来的研究生课程则选择城市规划。 1975 年来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ETH )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1979 年,他获得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并在此期间与苏黎世的一名法律专业学生喜结连理。 1983 年,他的第一个获奖方案便是为苏黎世 STADELHOFEN 火车站而设计的,而他在该城市就设有自己的事务所。 1989 年,他在巴黎设立了第二个事务所,而当时他正在着手里昂机场车站( LYON AIRPORT STATION )的设计。 1991 年,他又在巴伦西亚设立了第三个事务所方便参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群——巴伦西亚艺术科学城( C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的竞标。 截至现在,他获得的荣誉和奖项不胜枚举,包括:伦敦结构工程师协会( ISE )金奖、多伦多城市规划奖、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全球明日精英”( GLOBAL LEADER FOR TOMORROW )等等。 此外,他目前共获得 12 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头衔。 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 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 主要作品 1984 年,卡拉特拉瓦为巴塞罗那奥运会设计了罗达巴赫拱桥(Bach de Roda Bridge) 主要作品 1987 年卡拉特拉瓦被委托设计了阿拉米罗桥( Alamillo Bridge) 主要作品 1991~1995 年间建成位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的阿拉美达桥(Alameda Bridge 主要作品 1990~1997西班牙毕尔巴鄂小镇的坎波·沃兰汀步行桥(Campo Volantin Foot bridge) 概念分析 主从与对称 罗达巴赫拱桥净跨52 m,桥面宽25. 8 m,通过辅拱增强桥梁抗扭转、抗倾覆能力。辅拱向内倾斜,由短肋与主拱连接,担负旁边人行道和阶梯的荷载。阶梯附于辅拱,浑然天成。卡拉特拉瓦此构思的经典之处在于打破了拱桥两主拱圈通过横向联系解决其稳定性问题的规律,并在桥梁整体的对称中体现了构件的主从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卡拉特拉瓦在桥梁设计中多功能性、融合性和协调性的处理方法。此方案在结构和文化层面上都取得了成功。罗达巴赫拱桥开创了公认的综合美学、雕塑学和工程学特色的卡拉特拉瓦风格,同时,也正是卡拉特拉瓦使其桥梁作品印上了别致结构物的标签。 静态与动态 为准备1992年的塞维利亚世博会,1987年卡拉特拉瓦被委托设计了阿拉米罗桥( AlamilloBridge)。大桥全长200 m,主梁由13对钢索斜拉固定在142 m 高的桥塔上,桥塔为钢箱混凝土结构,与地面成58°(见图2) 。在该桥的设计上,卡拉特拉瓦没有采用后张索,取而代之以桥塔自重来平衡另一侧的索力。巨大倾斜的桥塔蕴含着一种潜藏的运动,桥塔暗示着“未完成”的状态:伸向空中飞翔的形态构成了一幅强劲有力的动力学图景。而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1986 年卡氏的雕塑作品“奔跑的躯干”,它是由一串斜向叠落的大理石方块与钢丝构成的平衡体。看似简单的精妙修改创造了一座新型的斜拉桥。阿拉米罗桥将斜拉桥通过自身对称来追求稳定状态的基本原理推翻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