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与渎职犯罪防范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 内容 一、税收执法风险与防范概述 什么是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法律制度环境以及主观方面原因,导致执法违法或者不当以及行政不作为,从而引起行政复议诉讼败诉,或者由于违反党纪政纪而被追究行政责任,以及因刑事违法行为致使国家税收利益遭受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等不良后果的危险可能性集合。 税收执法风险的类型 1、产生税务行政争议,引起税务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在诉讼中面临败诉; 2、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甚至面临被检察院以涉嫌职务犯罪(尤其是渎职犯罪)提出指控。 税收执法风险的产生环节 税收执法风险产生于税收征管执法与服务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只要与纳税人利益有关联的环节就存在税收执法风险。比如,税务登记、发票的发售与管理、对纳税人的管理与评估、税款核定征收环节、税款抵扣与出口退税环节、税收保全与强制执行环节、税务检查与审理环节、处理与处罚环节等等。 你知道吗?行政执法可以“荣耀”地断送你的一生 税务行政执法风险加大是一种社会进步,又是一种客观存在,使我们税收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税收执法风险问题的背景 (1)税收立法的加强。 近年来,我国明显加强了税收立法的步伐。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审议的《立法法》草案明确税收征收只能由法律规定。标志着我国的税收法定原则正式确立。王成栋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认为,税收法定之后,收税不再那么容易,以前要收税基本都是国务院说了算,税收法定之后,要想收税,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说了算,这样就会增加收税难度。 月饼税 微信红包税 (2)司法机关对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监督的加强。 司法制度的合理设计与完善、司法人员的职业思维能力与法律素养的提高等条件成就与否以及成就的程度,现实状况与法治国家对司法机关角色定位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往往会引发种种法律风险。从理性的角度看,我们将这种法律风险称之为“法治的成本”。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构建法治蓝图过程中都无法绕开的一段行程,自然也使得税收法治行进在这段行程中。 (3)税务行政执法工作自身的专业性与复杂性。 从税务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性依据这个角度分析,我国目前税收执法工作的依据存在法律性不强的弱点,或者说,与法律理性和逻辑思维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税收立法的不合理性、不科学甚至违法性的结果,体现在我们具体的税收执法工作中就表现为法律风险的可能产生。 税收执法风险问题的背景 (4)税收执法责任制与税务督察的落实。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落实有利于规范税务干部执法行为,从而大大推动依法治税。同时,对我们税务干部传统的工作思维提出了重大挑战。税收执法责任制在思路上提出的根本性要求体现为“规范”的思维,这是与“操作”的思维具有革命性的区别,税务行政各项执法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等规范、规则要求。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种挑战以及作出必要的转变,这种挑战就会具体演化为执法风险的产生。可以说,税务系统公务员的执法风险是在国家对公务员行为要求规范化、法制化这个大背景下表现出来的局部问题。 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成因 观念认识层面:“收税第一”思想、行政权力观、执法程序意识、自由裁量权认识、依赖习惯经验、上级文件以及固有的思维定势 立法与制度层面:法定职责不明确、证据规则不明确、检查取证权力限制、处罚幅度空间大、税收文件冲突 执法能力层面:法律程序运用、取证技巧、涉税法律规则的理解与运用(如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公司法等) 组织力量层面:机构设置、征管查部门协调、税务稽查队伍建设 二、税收执法行政败诉风险与防范 税务行政执法权具有强制性、不平等性、扩张性、可交换性、垄断性。税务行政执法权行使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有:1、超越法定的行政执法权限;2、不适当地行使或者滥用执法权力。 1、行政诉讼案件将爆炸性增长 立案登记制 四中全会决定: 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司法审查权力将有所增强。 新行政诉讼法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