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 中共海宁市委党校 孙岩 公务员依法行政 本专题结构安排 依法行政的提出--中国依法治国的历程 法与律 法制: 建制 制度 法治: 整顿 治理 管理 以法治国: 人用法来治国=人治 依法治国: 依据法的规则治国=法治 回首来路,从人治到法治,中国走了几千年。 几千年的封建中国,有君权无民权,有人治无法治,有臣民无公民,特权横行,权利不张,人民饱受奴役。古人把治国希望寄托于明君贤臣,却逃不过“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 共和国的建立,让中国人民的法治梦看到了曙光。然而,中国的法治之路,并不平坦。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 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 .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 报告中把“法制”变 成了“法治”。 法治要求必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符合时代精神; 从“制”到“治”中国走了20年。 法治更重尊重和保障人权 , 侧重“治官”而非“治民”; 胡锦涛: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此时,大多数中国人对“法治政府”并不熟悉。国务院法制办对此的说明也相当朴素——法治政府,不仅要求公民守法,更要求行政管理者严格守法,依法办事。 法治政府,重在治权、重在治官,为权力划边界,为权力定规则,为权力套上“紧箍咒”。一句话,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10年前,“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是当年一位公务人员对权力的认识,也代表了相当数量的执法者。如今,“合不合法”,成了更多官员的口头禅;“官不好当”,成了更多官员的共同感受。 当法治成为一种必须, 当法治成为一种习惯, 当法治成为一种价值, 当法治成为一种信念…… 法治,正用其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中国,改变着13亿中国人的生活? 法治对中国的改变、对生活的改变,给了我们信心,给了我们希望,也给了所有公务员肩上加上了重重的法治责任. 有一个传说的故事:一个青年在一个法治风尚较好的地方交了一个女朋友,过马路等红灯之时,他没耐心直冲过马路。女朋友等到绿灯过了马路,就同他分手了,说轻易违法之人不可信。这个青年又到一个没有法治风尚的地方,又交了一个女朋友,过马路等红灯之时,女朋友看没车就冲过马路,而他则等到绿灯才过马路,女朋友又同他分手了,说老实之人被人欺。不能把法治精神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法治就难以成为必行之法、必治之治。 “小事情,大道理。”绿灯宜行、红灯要止。“我们天天面对着红灯绿灯,时时联想着法治的道理,人人都怀着理性的精神,就会为建设法治海宁做出一份努力 2007年温州市长编纂行政败诉案例 宣传依法行政意识 ????温州市与我国行政诉讼法律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1988年8月26日,全国 首例“民告官”行政案件就出现在温州市苍南县。二十年来,温州市创造性地建立与实施行政问责、行政首长出庭等多项制度,政府行为逐步纳入法治轨道。 但是,一些政府部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与 “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目标背道而驰。于是,市长提议市政府组织力量,编纂一本行政案例。用50个典型的行政违法败诉案例提醒大家:在工作中要多一份依法行政意识。 ?邵占维在该书序言中写道:这是一面有价值的镜子。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如果多一份理性、多一份责任、多一份依法行政的意识、多一份对权力的正确对待,我们将少一份政府运作的成本,多一份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1、法治原则(第三节) 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被随便定义的概念。 法治原则 主体(平等)+内容(特权)+范围+程序 2、行政合法性原则(第四节) 是指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违法行政行为应当依法受到责任追究。 行政合法原则 实体合法+程序合法 程序设定与传统观念 3、行政合理性原则(第五节) 是指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应该客观、合理,符合公众普遍接受的社会准则。 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除了有法律明确具体规定的羁束行政行为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在行政职权范围内,可以由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如在数量控制。范围确定、时限长短、处罚幅度等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