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区域大地构造 (第五章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1-2012版).ppt

区域大地构造 (第五章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1-2012版).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大地构造 (第五章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1-2012版)

第五章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 一、中国地势 1、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为界 东西两部山势走向、海拔高度明显不同 (1)山势走向 (2)地表海拔高度 地形的梯级特点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4000m以上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1000~2000m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第三台阶: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海拔在500m以下 ——长白山—东南丘陵—— (4)第四台阶:南海中部深海盆地、东海东部冲绳海槽、日本海、鄂霍茨克海,-1000~-2000m以下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4000m以上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1000~2000m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第三台阶: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海拔在500m以下 ——长白山—东南丘陵—— (4)第四台阶:南海中部深海盆地、东海东部冲绳海槽、日本海、鄂霍茨克海,-1000~-2000m以下 2、东西向的盆地与山系相间列 三条分水岭: (1)天山—阴山—燕山—长白山 ——黄河流域—— (2)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 ——长江流域—— (3)南岭 ——珠江流域—— 中国及邻域地壳等厚线图 莫霍面等深线图 地形高低与莫霍面(M)深度成镜象反映 青藏高原莫霍面埋深60-70km,最厚达80 km ,而东部埋深20-30 km,地壳厚度减薄,说明地幔软流圈的上隆; 地壳厚度等深线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说明莫霍面起伏与山脉都是最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历史一般不超过10Ma-3Ma。所以,莫霍面埋深图反映的是现代构造格局,阴山-燕山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等三条东西向山脉在莫霍面起伏上无反映,说明这些山脉比莫霍面的形成要老,现在是无根的山脉。 存在两个地幔斜坡带(梯度带) 青藏高原的边缘莫霍面埋深从50增大到60 km,变化幅度10 km,青藏高原为地幔盆.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莫霍面(M)埋深从36增大到40 km,变化幅度4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地幔坪。 地热异常 我国克拉通的热流值普遍偏高 世界克拉通平均热流值37.7-46mW/m2,华北的燕山地区与此差不多39.8mW/m2;而鲁西平均热流值59.5mW/m2,黄骅拗陷热流值达82.9mW/ m2,辽宁盘山一带竟高达175.9mW/m2,说明它们都处于地幔隆起带上方的大陆裂谷部位;西藏羊八井热流值亦高达127.7mW/m2,这与陆内俯冲引起的壳内熔融(壳内低阻层)有关;南海盆地平均热流值87-92.5mW/m2都和地幔隆起上方的裂谷拉张有关。 地震活动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意义 莫霍面等深线图:反映地壳厚度与地幔起伏; 地热异常图:我国克拉通热流值普遍偏高; 地震活动:多震国家,内陆地震占世界70%; 三、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倶在; 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 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中华陆块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中-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 1、中国构造域的划分 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中国的地质发展受控于两方面因素: (1)、夹持于南北两个巨大稳定地块之间 北方:西伯利亚板块(劳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西南方:印度板块(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板块是游离于这两个巨大板块之间的小型块体,表现出数量多、面积小、呈支离破碎特点(华北、扬子、塔里木及许许多多的小型块体) 中国大地构造图 (2)中国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中国东部处于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洋陆转化带, 中新生代以来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对中国大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是夹持于三个构造区(带)之间的三角区,使中国出现复杂的构造格局,黄汲清将中国划分为三个构造域: (1)古亚洲构造域 范围:南界:昆仑—秦岭——大别 北界:西伯利亚板块南缘 活动时间:中晚元古代—T1 构造线方向:总体近东西向 构造背景: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古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2)特提斯构造域 范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后续挤压的影响范围。北界:红河—龙门山—祁连山—天山北麓。 以N2-Q形成的山前盆地,堆积磨拉石建造为标志活动 时间: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新特提斯 构造线方向:NWW向的弧形,东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