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章望南中文提要本文在对徽州古戏台保存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古戏台的分布状况时代背景艺术特色价值等方面做了论述文章还分析和探讨了徽州古代政治经济宗族科技文化戏剧对此类建筑的影响科学地理解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实用价值认为徽州古戏台形制分明对研究徽派类型学地方戏剧史以及剧种剧目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应科学系统地加以研究分析关键词徽州古戏台现状特色价值一徽州古戏台的保存现状徽州的文化源远流长现保存明清时期的各类建筑数以万计特别是祁门县的新安乡闪里镇一带的古戏台群落能

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 章望南 中文提要:本文在对徽州古戏台保存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古戏台的分布状况、时代 背景、艺术特色、价值等方面做了论述。文章还分析和探讨了徽州古代政治、经济、宗族、科技、文化、戏剧对此 类建筑的影响,科学地理解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实用价值。认为:徽州古戏台形制分明,对研究徽派类型学、地方戏 剧史以及剧种、剧目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应科学、系统地加以研究、分析。 关键词:徽州古戏台现状特色价值 一、徽州古戏台的保存现状 徽州的文化源远流长,现保存明清时期的各类建筑数以万计,特别是祁门县的新安乡、闪里镇 一带的古戏台群落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说明了徽州古代人们极其热爱演剧活动。 这些戏台内容丰富,极富地域性特点,且具有代表性,它们以“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 营造之精”而被世人称奇。不仅可以体现中国古代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更体现了几百年前古徽州 经济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乡风民俗。 古戏台大多建造在宗族的祠堂内,它是祠堂建筑的一部分。它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戏台与 祠堂前进合为一体,不唱戏时是祠堂的通道,装上台板,就是戏台,这种戏台被当地人称之为“活 动戏台”。另一种是,戏台也建在祠堂内却是固定的,这种形式的戏台则被人称为“万年台”。这些 古建筑群体建造精良,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反映了古徽州鼎盛时期民间戏剧艺术的真实面貌。 古戏台祠堂的基本平面布局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约 10-15 米左右,进深三进两明堂(天井), 戏台为门厅部分,中进享堂,后进为寝堂,天井两边为廊庑,部分前进廊庑建成观戏楼,又被今人 称作“包厢”。梁架为木结构,外围砖墙封护,内部基本为对称布局,天井作采光通风用,两侧有 耳门通街巷。戏台做工讲究,有的台面挑檐,额枋间布满了装饰的斗拱或斜撑,尤其是额枋上雕刻 着各种戏文、花鸟图案。两侧看台长廊是由石柱或木柱擎起的,观戏楼饰以精巧的木雕花板及花鸟 虫鱼油漆彩画,整个戏台蕴意丰富,构架完美。 现存的古戏台基本上分布在祁门县城西新安乡、闪里镇汪家河、文闪河流域(歙县、休宁县、 婺源县(今属江西)也有个别遗存)。与江西省浮梁县交界,有一定的区域性。这里旧时“山水掩映、 奇峭秀拔、风景绚丽”,1顺水而下,可通达江西鄱阳、九江;北上越岭,即入池州、安庆府地。因 此,是徽州文化、亚徽州文化、赣文化的交融处,同时也是徽州文化向外渗透的窗口。 据调查:祁门县现存的古戏台共有 1 1处:新安乡8 处,即珠林村“余庆堂古戏台”、叶源“聚 福堂古戏台”、上汪“述伦堂古戏台”、李坑“大本堂古戏台”、长滩“和顺堂古戏台”、良禾仓“顺 本堂古戏台”、洪家“敦化堂古戏台”、新安的“新安古戏台”。闪里镇3 处:坑口“会源堂古戏台”、 磻村“敦典堂古戏台”和“嘉会堂古戏台”。另外婺源县有 1 处:镇头乡“阳春戏台”。现将这些古 戏台的现状简述如下: 1. 余庆堂古戏台: 俗称“万年台”。位于安徽省祁门县新安乡珠林村,距乡政府所在地三公里,西南与江西接壤, 西北与东至县毗邻,约建于咸丰初期(1851-1853)。 珠林村四面环山,山青水秀,龙溪河绕村而过,“余庆堂”就耸立在村中心。古戏台为赵氏宗 祠“余庆堂”之一部分,“余庆堂”与其它宗祠一样,分前、中、后三进,所不同的是其前进建成 戏台,天井两侧是观戏楼,与主戏台连成一体,建筑工艺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祠堂坐西朝 东,戏台则坐东朝西,祠堂面积 504.08m2,其中戏台和观戏楼占地面积 136.72m2。 珠林村村民以赵姓为主,据考,赵氏祖甘肃天水郡,后分支迁徙祁门新安乡老屋下村,子孙繁 衍,赵友善一支又迁珠林,咸丰初年由赵友善的第八代孙赵昌阳、赵五保二人牵头建祠,因老屋下 的祖祠名“积庆堂”,珠林赵氏一世祖名“友善”,取其“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又因珠林村前小 河名龙溪河,故此台又称“龙溪天水万年台”。 古戏台台面距地面 2m,分前台和后台,前台又分正台及两厢。正台为表演区,两厢为乐队伴 奏所用。戏台正立面制作工艺讲究,饰有装饰性斗拱,内外额枋、斜撑、月梁部位均雕刻着各种精 巧的戏文、花鸟图案。戏台天花为藻井式,两列观戏楼上也雕刻或绘有精美纹饰,整个戏台装饰性 很强,是安徽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戏台之一。 2.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