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 吴文化网站.pdfVIP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 吴文化网站.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史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丁晓蕾孙建王思明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南京摘要江南稻作农具文化与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高度契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稻作农具除了发挥劳动工具的作用之外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成为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江南稻作农具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层次鲜明从农具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实用行为习俗表现到对农具的爱惜敬畏甚至视其为沟通天地人神的象征这些都是农耕文明长久积淀的成果是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形式与文化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关键词稻作农

中国农史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丁晓蕾 孙 建 王思明 (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95) 【摘 要】 江南稻作农具文化与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高度契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稻作农具除了发挥劳动 工具的作用之外,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成为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江南稻作农具的民俗文化内容 丰富,层次鲜明,从农具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实用行为习俗表现,到对农具的爱惜、敬畏,甚至视其为沟通天地人神的象 征,这些都是农耕文明长久积淀的成果,是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形式与文化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价值。 【关键词】 稻作农具;民俗遗产;文化表现;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9;K207 000-4459(2015)06-0110-10 S A 1 Folk Cultural Heritage of Rice Farming Implement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DINGXiao-lei SUNJian WANGSi-ming ( ) Abstract: localpeasants’ Keywords: 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集,是我国重要的稻作农业起源地。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 史、民族构成、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等独具特色且自成体系,历史悠久的水稻生产技术、稻饭鱼羹的生 活方式、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孕育了当地朴实的民风民俗。目前,对江南地区的民俗文化研究多聚焦 于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和民间宗教信仰,而对于稻作农业民俗的研究则较少,对稻作农具民俗的 收稿日期 015-05-30 [ ] 2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共同体构建” (2012JDXM015 ) 者简介 晓蕾( ,女,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历史文化。 [作 ] 丁 1974- ) 1 - 10-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表现及其文化意义的深入研究则更少。本文从系统梳理江南稻作农具民俗文化的表现入手,全面考察 其在行为、精神以及语言领域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对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揭 示其与江南农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江南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所关注的 江南地区主要指狭义的江南,即长江下游南岸的古代吴越地区,其地望大致包括浙江大部、江苏南部、 上海全境以及安徽东南部。 一、 江南稻作农具的类型与特点 江南是中国重要的稻作起源地,分布于杭州湾两岸和太湖平原地区的吴越先民是中国稻作文明 的重要创造者1。从地理区位上看,这里既有钱塘江流域宁绍平原,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也有 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距今约六千年的马家浜文化,距今约五千年的崧泽文化,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良 渚文化等。人们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上发现了稻谷、稻秆、稻叶、谷壳的遗存2, 在崧泽文化遗址发现了具 有排灌系统的水稻田,在良渚文化遗址的古井中发现了碳化的稻谷。一系列考古成果证明,这一地区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