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南美洲白对虾主要病害及防治.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章南美洲白对虾主要病害及防治

第六章 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及防治 虾病的发生可分为生物性致病和非生物性致病两类,前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感染或原生动物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后者指由营养不良,水环境恶化,遗传因素等引起的疾病。  南美白对虾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主要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水环境与虾体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弱的身体健壮,一般不易被病原侵害,或虽经感染也不发病,但是水质环境条件恶化或营养不良,即易患病甚至死亡。故虾病的发生与蔓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体环境是否优良、有无病原体,饲料是否富于营养等条件。虾病的防治应从消灭病原,改良水体环境,科学喂养增强虾体质等方面入手,以防为主,再结合药物治疗,以获得理想的防病治病效果。 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1、白斑病毒病(简称WSSV) (1)病原: 这是一中具有囊膜的无色液体(亚群杆状病毒),成团或分散于受侵害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受感染的对虾死亡率高。 (2)症状: 病虾活动能力下降,在池边慢游或伏卧,不摄食、空胃,游泳缓慢、反应迟钝、体色微红或正常。病虾头胸甲及腹甲易剥离,甲壳上有白色斑点,头胸甲最为明显,镜检可看到重瓣花状,周缘透明,中央不透明,似环状。病虾血淋巴混浊,淋巴器官、鳃、皮下组织、胃、心脏均会发生病变,细胞较肥大、核仁偏位,严重时破裂,含大量病毒粒子。大部分病虾第二触须断折,鳃发黄肿胀、肝胰腺肿大,颜色变淡、糜烂,通常几天内死亡。 (3)防治:??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养殖期间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   引进虾苗时要注意选择健康无病个体。   严格管理水质,使虾的生存环境优良。   投喂饲料注意营养丰富均衡,不要投喂死鱼虾。   ?控制放养密度。   养殖池要彻底清淤消毒,并在养殖过程中对水体及各种设施用具定期消毒,消毒药品可采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浓度50ppm-100ppm。 2、对虾杆状病毒病(简称BP) (1)病原: 杆状病毒,主要危害幼虾,寄生在虾的肝胰腺和前中肠上皮组织上。 (2)症状: 病虾身体黑褐色,被感染的虾体肝胰细胞核肥大,病毒遍及整个肝胰脏细胞,中肠腺至直肠均显不透明白色浑浊状,病虾反应迟钝,漫游于水的表层,有的发现虾头朝上,身体垂直在水中打转,停止摄食。此种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对虾,幼虾和成虾均会感染。污染的水质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带病原的亲虾可使卵和幼体受到感染。此外,病虾被同类残食也使此病蔓延。 (3)防治:? 同白斑病毒病。? 3、桃拉病毒病(TSV) (1)病原:? 由桃拉病毒(TSV)[为小RNA(核糖核酸)病毒]感染引起。南美白对虾的幼虾、成虾均可感染。 (2)症状: 一般在虾苗下池20天至60天,天气变化大,连续阴雨后该病较多见。病虾不摄食,消化道无任何食物,游动乏力,反应迟钝,甲壳变软,虾体转红,尤其尾扇变红,此病也称“红体病”,死亡率高达80%-90%,幸存者甲壳有黑斑。 该病病程短,发现病虾到拒食5-7天就转入大量死亡,幼虾常表现为急性。成虾容易转为慢性疾病,死亡率低一些。 (3)防治? 同白斑病毒病。 4、黄头病 (1)病原: 黄头病毒。 (2)症状: 病虾活动力低下,食欲减退,不规则地游动于水面,虾体体色变淡,头胸甲呈黄色或发白,膨大。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肝胰腺变为淡黄色、红色,此病尤以幼体及50-70日龄虾发病严重,死亡率高达80-90%。 (3)防治: 彻底清塘:排淤修池、暴晒池底,彻底消灭病原体,杀野杜绝传染源,采用70-100公斤生右灰现化现浇,不留死角,包括进水渠。 投入苗种前必须及时培肥水质,定向培育浮游生物,可采用“活性肥水素”使虾苗下池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快速生长,体质健壮,抗病力强。 选择优质健康的虾苗,消毒下池,合理密养。 选择优质全价饲料,严格控制投饲量,采取少吃多点投饲方法,减少残饵污染。 使用活菌制剂“益利多(枯草芽胞杆菌)”、或用“底质净”控制水质,保护好水环境。 定期服用中草药制剂“病毒散(盐酸吗啉呱+中草药)”每公斤饲料添加4克,连服4天,提高虾的抗病能力。同时添加VE1克、VC2克。治疗:一旦虾发生病毒疾病,只能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蔓延。水体消毒一般选用抗病毒的消毒剂“强效碘”、“菌敌”、“绿养灵”、“三亩灵(二氧化氯)”等。任选两种,一次用一种,每隔一天换一种,两种消毒剂交替使用,连用3-4次。    5、褐斑病(细菌性甲壳病) (1)病原: 由具几丁质分解能力的细菌如孤菌或气单胞菌属的细菌引起。 (2)症状: 病虾的甲壳、附肢上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状溃烂,斑点边缘颜色较浅稍白,中间凹陷颜色较深。随着病情的发展,溃烂达到甲壳下的软组织中,甚至额剑、附肢、尾扇也溃烂,呈黑色,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机体内,引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