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富民兴黔的重要力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支富民兴黔的重要力量

一支富民兴黔的重要力量贵州,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飞渡乌江、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这一块福地和胜地,让濒危的播撒革命火种的红军队伍得以休整借力,焕发神威,走向胜利 由长征开始,人民军队与贵州――承载革命军人太多传奇和见证革命先辈优良传统的这一块土地,根与根、心与心就连接在了一起。与贺龙元帅一道,长征中率部转战贵州的萧克上将在上世纪80年代重回毕节、黔东时,就曾满怀深情地对陪同的同志讲:“当年老百姓给我们带路,给我们饭吃,我们要感谢他们。你们得好好关心、照顾困难群众的生活。” 始终坚持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贵州省军区牢记革命传统、心系父老乡亲、切实服务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参加和支援地方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将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有机结合,积极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驻地各项建设事业。几年来,先后投入兵力3XX年红军“开仓分浮财,穷人乐开怀”的故事至今广为传诵。XX年底,省军区在这里选择了移民区工作最难做的8个贫困村作为扶贫点,新上任的政委蒋崇安赶到库区,在责任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现在,穿行在库区周边的团结村、荒田村、新富村,能见到最好的房子是省军区援建的军民希望小学,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条致富路、引水管道、现代种植大棚……省军区扶贫队队长陈永柏告诉记者,近3年来,省军区派到这里的干部有11名,个个都是打着背包来这儿长年蹲点扶贫 在海拔2500米的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陡峭的山路上,记者见到了省军区后勤部助理员杨云。他正带领民兵,头顶烈日架设输电线路。杨云告诉记者,板底乡原来是贵州省13个极贫乡之一,缺水、无电、不通公路,农民年均缺粮4个月。省军区选派机关干部到该乡驻点扶贫,仅用3年时间就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3倍,人均纯收入增加5倍,解决了全乡1万多人的温饱问题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征路上著名的“猴场会议”、“乌江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当年毛泽东送毛衣救“干人”、红军战士给群众送药、送米盐的爱民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 都匀军分区官兵继承红军传统,在黔南大地继续谱写新的爱民乐章。近年来,军分区党委解民难、帮民需、助民富,共创建了78个“双带”(军分区、人武部帮助复退转军人带头致富,复退转军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致富点,先后建立了奶牛、乳鸽等养殖基地12个,创办了500多个经济实体,12个村达到小康标准,解决近万名群众就业,带动5万多贫困群众越过了温饱线。他们的经验被成都军区、总部转发,在贵州作为新时期扶贫帮困的新模式进行推广 赫章县白果镇石板河村,一条挂在悬崖上的“天路”令人震撼。这条被一位省领导称为“贵州省有史以来通村公路难度最大最险”的路,是在赫章县人武部官兵的组织带动下,用了近两年时间,硬生生从大山中间辟出。36岁的退伍军人、石板河人民的优秀儿子殷开举在路段即将全线贯通时,被炸飞的乱石击中,一缕英魂永远地融进了苍莽大山……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为了让少数民族群众学会科技致富本领,在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县,县人武部部长高开祥带领1XX年多时间,终于建成了“林下养禽、防虫肥土、种草养畜、畜粪产气、沼液喂鱼、塘泥种菜”生态循环种植、养殖试点,还轮训了全县XX年3月,在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上,省军区又启动了“十乡百村千组万户工程”:省军区各级结对帮扶17个乡、318个村、904个组、11000多个贫困户,做到“不脱贫不脱手” 一曲扶贫帮困的爱民新歌,在黔山秀水、长征路上持续唱响 克难攻坚的战斗诗篇 大娄山,异常险峻。当年,红军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打了一个漂亮仗,取得长征以来首次大的胜利 如今,一条高速公路从这里穿山而过。娄山关战斗遗址解说员告诉记者:“这条路凝聚着桐梓县人武部官兵的心血。”XX年,人武部部长王海军带领官兵发扬红军敢打硬仗的精神,深入到楚米、大河、松坎等偏远乡镇,组织100个民兵连投入到17个工程标段上,凿隧洞、架桥梁、挖土方。经过3年奋战,重庆至遵义的高速路终于建成,成为拉动大娄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金飘带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占73.6%,水土流失面积达35%,石漠化面积为12.8%,每年有1.5亿吨泥沙流入长江和珠江。挑战号称“地球癌症”的喀斯特地貌,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成了贵州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 贵州省军区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要攻克喀斯特地貌植树难题。XX年12月,贵州省林业工作会议召开。省军区党委为打赢这场“绿色战役”,迅速成立了4个民兵造林师、71个民兵造林团,共1XX年的那火热的建设场景:万余名官兵吃住在光秃秃的山头上,挥锹挖坑,举镐碎石,挑水浇苗。经过几年连片治理,他们在江口县建起了9个万亩“八一生态林”,成活率达95%以上。昔日“山上光秃秃、山下断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