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5
瑶族乡村盘王节研究
——以恭城瑶族自治县盘王节为例
【摘要】瑶族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瑶族赖以生存的发展的最重要、最独特的资源。瑶族盘王节是瑶族人民为了怀念祖先盘瓠而演变出来的一个节庆活动,是瑶族人民的祖先崇拜,亦是瑶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本文以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为例,利用方志等文献资料,对盘王节的庆祝形式、存续现状等作了初步探究,并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瑶族 盘王节 恭城瑶族自治县
作者:莫宇利 201202405130
早在隋大业十四年(618年),置茶城县。唐武德四年,茶城改名为恭城。 陶墫·《恭城县志》·卷一·台湾:学生书局影印·1968
据民国二十六年《恭城县志》载:“近日文化灌输,平地瑶与汉族同化”,“久与汉族同矣”。长???间以来,瑶族汉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瑶族原有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我们从恭城的人口变化情况便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点。1937年恭城的人口为131088人,其中瑶族为14078人,占总人口的14.2%。1986年的统计数据,恭城县总人口为25.49万,其中瑶族11.62万,瑶族的人口比例上升到了45.5%。瑶族人口比例仅次于富川县,列全区第二位。1988年,费孝通先生应邀参加广西30年大庆,积极推动促成恭城建立瑶族自治县。1990年2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恭城县,正式成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1994
盘王节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瑶族的盘王节已经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的重要节日,各地瑶乡的过节习俗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是构成中国瑶族盘王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中华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元素。
一·恭城瑶族盘王节的起源
瑶族最早的名称“莫徭蛮”、“莫徭”出现于唐初。唐初人唐思廉撰《梁书》,说“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这是瑶族名称的最早记载。宋代,瑶族被称为“徭”、“蛮徭”或“徭人”。明清沿袭宋以来对瑶族的蛮夷化称谓“猺”。民国期间改称为“傜”。新中国成立以后,改用“瑶”统称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5
与所有瑶族的族源相同,恭城瑶族的祖先为盘瓠。清光绪年间所撰《恭城县志》卷一曰:“恭城之蛮族有二:一曰瑶,本盘瓠之后。相传种类有七:曰背髻,曰蝶板,曰高山,曰平地,曰湖北,曰大梁,曰抚贼,其散处恭城者……”。因此,恭城的瑶族仍有崇拜盘王的习俗。 彭兆荣·《无边界记忆——广西恭城平地瑶“盘王婆”祭仪变形》·广西民族研究所·期刊·2005.12.20
“盘王节”,又叫“跳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日。瑶族崇拜“盘王”为民族始祖。瑶族“盘王节”历史悠久。晋人干宝著《搜神记》卷十四已提到瑶族先民“用糁杂血肉,扣槽而号,以祭槃瓠。”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山)作《蛮子歌》,说到瑶族“时节祀槃瓠。”瑶族“盘王节”使用的长鼓,也见成于唐代的瑶族民间文献——《南京平王敕下古榜文》。宋人著作亦且提到,称为“铳鼓”。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辑佚注》载:“岁首祭槃瓠,杂糅鱼肉酒饭于木槽,扣槽群号为礼。” 《瑶族“盘王节”资料汇编》·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所编·1984.11
关于“盘王节”的起源,瑶族民间有多种说法。对于新合村的盘王节,流传最广的则是以下这种:
古时评王和高王打仗,评王出了个赏格:谁能取得高王首级,给予重赏,并将第三公主嫁与他为妻。当下群臣议论,无人敢应。瑶族始祖“盘护”应召出征,渡海取回高王首级。盘王因此得配评王第三公主,并受封在“南京会稽山十宝殿”当王。盘王与公主相亲相爱,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后来有一天,盘王上山打猎,不幸被羚羊触下山崖身死。儿女们找到父亲遗体,为了替父报仇,他们猎获羚羊剥下皮,砍到梓树作鼓身,制成长鼓。以后瑶人每到一定时间,都要敲响长鼓,跳起舞唱起歌,纪念始祖盘王。
有关祭祀盘王的内容,在瑶人收藏的文书《评皇券牒》中也有反映:
[评皇]叮嘱男女,莫违孝道,为送死之大事也。敕赐龙犬盘护(瓠)为始祖盘王,六男六女为王瑶子孙——许令男女敬奉,描成人貌之容,画出神体之像,广寿(受)子孙之祭(祀)。敕许今后三年一庆,五年一(乐)。……摇动长鼓,吹唱笙歌、鼓乐,务(使)人欢鬼乐,物阜财兴。…… 王娟·《梅山图考》·广西师范大学·2007.04
此外,在明代邝露的《赤雅·卷上·猺人祀典》也有提及“其乐五合,其旗五方,其衣五彩,是谓五参。奏乐,则男左女右。铙鼓,葫芦笙、忽雷响瓠云阳。祭毕合乐,男女跳跃、击云阳为节,以定婚构。……十月祭多贝大王,男女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