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婴幼儿课程教学期中报告河滨街教学模式
嬰幼兒課程教學期中報告河濱街教學模式 組員: 蕭晏珊 王安琪 許瑞玲 周婉婷 唐嘉婷 謝欣蓉 張雅惠 林育欣 目錄 河濱街模式的歷史發展 河濱街模式的理論基礎 河濱街模式的教育原則 河濱街模式的教育目標 河濱街模式的教師角色 河濱街模式的教學類型 河濱街模式的執行方式 河濱街模式的教育評量 『孩子行動 世界大不同』 河濱街模式的歷史發展-緣起 河濱街教育學院原名教育實驗所(Bureau of Educational Experiments) 1916年創立,在教育界擁有卓越獨特的地位,也影響了全世界的教育實務。 河濱街教育學院的教學模式是經由研究實驗和探索孩子複雜的發展去了解孩子,而且創造環境來支持和促進他們的發展。河濱街教育學院的教育理念並非專屬於河濱街教育學院,為了區別與其他教育類型的不同,我們稱呼它為「發展-互動」。 河濱街模式的歷史發展 河濱街模式的發展歷程分成三個時期: 1916年至1920年代 1930年至1970年代 1970年後到現今 第一階段:1916年至1920年代 (1) 1916年,創立者米雪爾不滿於當時公立教育將孩童 教育集中在擁擠的學習空間,故發展出適宜發揮兒童潛能的教育環境之教育模式。 (2) 1916年,教育實驗處成立,此為河濱街教育學院的前身。米雪爾開始著力於實驗學校兒童發展之研究,並聘請了醫生、社工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員擔任教師。 (3) 1921年,米雪爾出版了第一本河濱街教育刊物:《Here and Now Storybook》,目的在改善兒童的文字素養能力,後成為兒童主要的教科書。 第二階段:1930年至1970年代 (1) 此時期的河濱街教育模式因應當時美國起頭計畫,1965年,美國通過「人權法案」,河濱街教育學院配合人權法案支持下的起頭計畫而建立諸多工作小組。例如:建立全美第一個起頭計畫方案:第42街學前兒童起頭模式培訓中心,使得河濱街研究部門成為美國國家的研究中心。 (2) 從1968到1981年之間,河濱街教育學院成為美國聯邦政府支持下的單位之一,主要為經濟地位不利者的小學教育提供資助。 第三階段:1970年後至現今 (1)1970年:河濱街教育學院搬遷至曼哈頓。 (2)1971年:河濱街教育模式正式更名為「發展-互動模式」,課程形式不再以老師的實務為引導,而是根據概念化與系統化的課程來引導學生,以對抗當時的行為學派和認知學派對“認知”的發展。 (3)1976年:河濱街教育學院成立博物館研究所課程,開始培養具有博物館實務經驗與教育知識的專業人才。 (4)1980年代至今:河濱街教育學院陸續發展資訊教育課程。 河濱街模式的理論基礎 心理動力學理論─ 受佛洛依德(Freud) 與艾瑞克森(Erikson)等人的影響,強調情緒與動機以及自主性自我的發展。 發展心理學理論─ 河濱街模式運用到皮亞傑(Piaget)學派的學說來對應於當時盛行的行為學派。 教育理論─ 河濱街模式基本上是以杜威(Dewey)的進步主義理論為基石,其理論的年齡層則涵蓋一至八歲。 河濱街模式的教育原則: 1. 發展不是量的變化,而是質的轉變。 2. 個人的發展不是固定在發展線上的某一點,而是在一可能的範圍內進行變化。 3. 發展的過程包括穩定與不穩定性。 4. 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與外界互動的動機越強烈,形式也越多。 5. 幼兒的自我概念係來自於他與別人或別的事物互動後的經驗。 6. 成長過程中充滿衝突。 河濱街模式的教育目標 1.提升能力 - 學校的責任是培養孩子有效地處理和環境互動的能力 2.獨立個體的認同 -強調對自己個體的了解,自己對自己不同角色的認同 3.社會化 -自我控制以便進入學校教室裡的社會性秩序,學習將個人的趨勢動力轉化成團體,修正自己的行為,成為一種內化的規則 4.創造力 - 鼓勵創造,創造並非只集中於成果上,而是尊重創作的過程 5.統整性 - 指內在事件和外在世界,情感和思想的整合 河濱街模式的課程內涵 受到達爾文主義的影響,開始以科學客觀、有系統的方式,來研究了解兒童發展與課程內容。 強調成人應尊重幼兒內在的發展需要,以遊戲為課程的操作方式。 強調幼兒個體的差異性,研究適合幼兒、家庭及社會需要的適性教育方案。 後來進步主義者的加入,使得幼教課程在1960年代前深受進步主義所影響。 河濱街模式的教師角色 認知發展方面,教師的角色是: (1) 評量幼兒的思考,在控制下引導幼兒的精熟程度。 (2)對幼兒的反應,給予口頭上的回應或澄清。 (3)培養幼兒直覺且聯結性的思考。 (4)提出問題以提升幼兒的歸納性思考。 社會情緒發展方面,教師的角色是: (1)幼兒可以信賴的人,一旦幼兒離開家庭,接觸到可信任的老師時,他就會有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