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安县渠里煤矿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及治水方案初探
新安县渠里煤矿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及治水方案初探摘要:新安县渠里煤矿是一座年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的地方国有煤矿,矿井1989年建成投产,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存在突水隐患。如何解决隐患,使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可靠,成为了摆在广大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渠里煤矿 地质条件 治水方案
1、矿区自然地理
1.1位置交通
渠里煤矿位于新安县城北15km的石寺镇下灯村境内,地理坐标北纬34°45′,东经112°02′。庙石公路从矿区西北边界经过,并与310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相连。义煤集团新安煤矿铁路专用线在渠里煤矿设有装车站,东南距离洛阳约52km,交通方便
1.2水系、气象
本区属黄河流域畛河水系。畛河为区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曹村乡西大塬,至狂口附近注入黄河。该河为一季节性河流,总体由西南流向东北,其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一般流量为0.1 m3/s,雨季最大流量428m3/s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变化明显,春季雨少风多,夏季旱涝不均,秋季降雨较多,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84℃,年平均降水量为670.1mm,多集中在每年的7-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6.1%,降水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
1.3地形地貌
渠里煤矿位于新安县西北的低山丘陵区,沟深坡陡,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势呈四周低、中部高,最高点海拔+631.9m,最低点海拔+315.9 m,相对高差达316.0m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1含水层(组)
主要含水层(组)有:奥陶系碳酸盐岩、太原组上、下段碳酸盐岩、山西组砂岩、下石河子组砂岩、第四系砂砾岩等
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平均厚度63米,有溶洞,裂隙发育,蓄水条件好,富水性强,会通过断裂构造和煤层导通,如开采煤层与该含水层构通,可能发生较大的突水事故
太原组下段灰岩上距煤层27―32米,主要由L1-3灰岩组成,总厚度9―12米。太原组上段灰岩上距煤层10米左右,主要由L7-8灰岩组成,厚度变化较大,平均2米左右
2.2隔水层(组)
A、太原组底部隔水层由铝土质泥岩或铝土岩组成,厚度3―25米,平均厚度9米。通常情况下,可阻止奥陶系水与太原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但在厚度较小或裂隙发育地带,将失去隔水作用
B、二1煤层底板至L7灰岩顶间的硅质泥岩、泥岩等。平均厚度10米左右,透水性极差。在低水压条件下可阻止下部水进入矿坑。但受采矿影响时,可失去隔水作用
C、下石河子组中下部的大紫泥岩为二1煤层顶板隔水层。该层厚度7.5―13.5米,是一个良好的隔水层。一般可阻止山西组砂岩与下盒子砂岩水层的水力联系,避免工作面回采顶板塌陷后上部含水层水冲入井下
2.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
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地形、植被、岩层组合等条件变化较大,所以各种岩层下渗条件和补给量均有较大差异。新生界孔隙下渗条件较好,但出露范围有限,厚度较小,所以补给量不大;寒武―奥陶系灰岩在矿区北部、西部大面积出露,岩溶裂隙发育,下渗条件好,补给量丰富,为本区主要供水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沿矿区北部二1煤层露头分布,接受大气降水与潜水含水层补给;其他含水层受裂隙和埋藏条件限制,下渗条件差
地下水在露头区得到补给后,大部分沿地层走向运移,在地形深切处或受断层阻隔时,以泉水和沟谷泄流形式排泄于地表;少部分沿地层倾向流行深部,多被矿井疏排和人工开发
3、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分为三部分:一是开展野外调查等工作,查清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具体治理工作打基础;二是找出地下水强径流带,堵截流入我矿矿坑的地下水通道;三是检验堵水效果
3.1查清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收集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及矿区供水、排水和煤矿开采过程所遇到的突水情况等
二、对井田范围及周边的实测井泉点及地表水充水因素、条件进行补充调查
三、抽水试验:为查清水文地质参数,对区内的供水井或水文地质钻孔进行抽水试验,计划做5个,其中二1煤顶板含水层2个,底板含水层3个,抽水稳定时间为8-16小时
四、物探:沿地层走向和倾向布置物探测线,测点间距10m,测深预计为500-600m,对整个井田利用瞬变电磁仪进行物探工作,为地下水害治理提供充分依据
五、测量:主要对钻孔及主要泉水点的位置及标高进行测量、确定
六、地下水长期观测:选择不同含水层的地下出水点进行观测,观测水位(流量)、水温、观测时间(包含枯、丰水期)
3.2治理工程布设
治理方案布设,主要围绕治理矿区排水危害进行。遵循上述原则,本次工作,主要配合矿区治水工程,采用施工钻孔,进行注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