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肾功能检查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肾功能检查概要1

第六章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1.蛋白质代谢检查 2.胆红素代谢检查 3.血清酶学检查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检查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肝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器官, 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和全部的清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因此血中清蛋白含量可作为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球蛋白是免疫性蛋白,其增高表示免疫功能活跃,根据清蛋白与球蛋白的量可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了解肝功能受损程度与机体免疫状态。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STP)60~80g/L; 清蛋白(A)40~55g/L; 球蛋白(G)20~30g/L; 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1.5~2.5:1。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①严重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白合成: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②吸收及营养不良:造成营养性低蛋白血症,如长期腹泻、短肠综合征等;③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渗出性肠炎、急性大出血等;④消耗增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恶性肿瘤病人等;⑤血液稀释:大量进水或补液后。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分别称为高蛋白血症(hyperproteinemia)或高球蛋白血症(hyperglobinemia)。总蛋白增高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血液浓缩导致蛋白相对增高,如大量出汗,腹泻、呕吐等; 血浆蛋白合成增加:主要见于球蛋白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临床意义 (1)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2)M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4)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及慢性血吸虫病等。 3.A/G倒置? 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二)血清蛋白电泳 在碱性环境中(pH8.6)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均会向阳极泳动,因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颗粒大小、等电点及所带的负电荷多少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也不同。清蛋白分子质量小,所带负电荷相对较多,在电场中迅速向阳极泳动;γ球蛋白因分子质量大,泳动速度最慢。 血清蛋白经电泳后,先进行染色,再用光密度计扫描,即可对血清蛋白的电泳区带进行相对定量。电泳后从阳极开始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结果常用光密度计扫描图表示。 【参考值】醋酸纤维素膜法:? 清蛋白??? 0.62~0.71(62%~71%) α1球蛋白??? 0.03~0.04(3%~4%) α2球蛋白??? 0.06~0.10(6%~10%) β球蛋白??? 0.07~0.11(7%~11%) γ球蛋白??? 0.09~0.18(9%~18%) 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急性及轻症肝炎时电泳结果多无异常。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时,清蛋白降低,α1、α2、β球蛋白也有减少倾向;γ球蛋白增加,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失代偿的肝硬化增加尤为显著。 2.其他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其他肾病? 由于血脂增高,可致α2及β球蛋白(是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增高,清蛋白及γ球蛋白降低。 (三)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 肝病患者也可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酒精和肝炎病毒均可抑制骨髓的巨核细胞生成,引起血小板减少;肝硬化和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凝血抑制因子合成减少,激活的凝血因子清除减少,或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的释放,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时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消耗增加。 故凝血因子的测定科用于评价肝功能的状态。 (四)血氨测定 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及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的氨,及血液中的尿素渗入肠道,经大肠杆菌分解作用生成的氨经肠道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家兔血中氨含量如果达到50mg/L,即中毒死亡。肝脏是唯一能解除氨毒性的器官,大部分氨在肝内通过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一部分氨在肝、肾、脑等器官中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肾脏泌氨中和肾小管腔中H+,形成铵盐随尿排出体外。肝脏利用氨合成尿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在肝硬化及暴发性肝衰竭等严重肝损害时,如果80%以上肝组织破坏,氨就不能被解毒,氨在中枢神经系统积聚,引起肝性脑病。 【参考值】? 18~72μmol/L。 【临床意义】 1.升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