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真题课讲义——曹兴明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2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法真题课讲义——曹兴明汇编

上律龙图教育集团---法律人野蛮生长部落 上律龙图法律教育集团作为一家互联网法律教育机构,以法律就业和职业规划为引领,通过规划和实现名校升学与理想就业,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集团下设龙图教育、上律指南针教育和洛客网三大品牌。 司考是法律人成长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阶段目标。读每一本司考书,积蓄的是一份获得国家司法资格证书的渴望;系统学习上律指南针司法考试系列教材,追逐的则是一个法律人的职业梦想。配合互联网课程和面授课程的学习,既解决司考过关难题,又让专业能力更加深厚和扎实。《何以笙箫默》将指南针的攻略作为道具不是偶然,因为有很多法律人进入职场,依然把这套书摆放在案头参考使用;历经十四载修炼的指南针司考系列,实用性自然口碑相传,专业性,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上律指南针图书从诞生起至今默默陪伴着一代一代法律人的成长。 培养职业法律人,是上律龙图的中心任务。在上律龙图,中国的私塾式教育与西方的seminar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感受一种全新的法律教育模式;在上律龙图,终极目标规划引领阶段目标管理、关注式导师指导配合多元化能力实训,体验与众不同的法律人成长路径。 就业和职业发展,是法律人成长的最后考验,也是法律人的终极目标。在上律龙图,司考教育服务体系中,也为实习和就业搭建成功的资源平台。获得司法资格证书之后,还要经历实习的锻炼和就业的选择。上律龙图以就业和职业规划为引领,一方面做好包括司法考试在内的学习规划,通过规划和实现法律硕士、法学硕士的保研、考研目标,规划和实现留学目标,做好就业的基础硬件准备;另一方面建立高层次的专业实习就业指导和服务平台,提升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帮助法律人实现公检法司等国家公务员、律师等专业法律行业、金融证券和新闻媒体等专业领域的高层次理想就业。 随着社会发展的规范化、法治化,法律人将在社会治理、国家建设和管理中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法律人也必将承担更多更重要的社会和国家责任。成长为职业的法律人,是年轻法律学子的梦想,也是国家的希望。法治中国,希望就在不断成长的职业法律人。 上律龙图,一直以来的教育宗旨就是每一位法律人成长的愿景:名校升学、理想就业、齐家治国。 上律龙图,职业法律人的野蛮成长部落,愿与每一位年轻法律人共同成长;愿与每一位法律人共担家国的社会责任和复兴梦想。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坚持法律的精神,坚定法治的信仰。 龙行天下,图治安邦。 龙图教育 上律·指南针教育 2016年指南针司考民法真题课讲义 主讲人:曹兴明 目 录 第一章 民法通则 1 第二章 物权法 30 第三章 债法 74 第四章 合同法 96 第五章 侵权责任法 158 第六章 婚姻法 172 第七章 继承法 184 第一章 民法通则 【本章常考知识点】(1)民法基本原则及民事法律关系(1分);(2)民事权利的分类(1-2分);(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4)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5)人格权与精神损害赔偿(3分)(6)法人(1分)(7)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8分);(8)代理(无权代理、表见代理、复代理、间接代理)(2分);(9)诉讼时效(1分);(10) 个人合伙(1分)。(11)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12)民事责任。 考点1: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1.下列哪一情形下,甲对乙不构成胁迫?(13年·卷三·3题)?   A.甲说,如不出借1万元,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构成犯罪   B.甲说,如不将藏獒卖给甲,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不构成犯罪   C.甲说,如不购甲即将报废的汽车,将公开乙的个人隐私。乙照办   D.甲说,如不赔偿乙撞伤甲的医疗费,则举报乙醉酒驾车。乙照办,甲取得医疗费和慰问金 答案:________   【考点】胁迫的构成要件。 【解析】《民法通则意见》第69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胁迫的构成要件包括:(1)故意预告实施危害;(2)对方因此陷入恐惧;(3)对方因恐惧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4)胁迫具有不正当性。胁迫的不正当性包括三种:(1)目的不正当;(2)手段不正当;(3)目的与手段结合的不正当。   选项A中,甲以举报乙犯罪为名要求乙出借1万元,这是以乙的自由、名誉等为威胁,使乙陷入恐惧,违背自己的真实意图出借甲1万元,且这种胁迫具有不正当性,属于目的与手段结合的不正当,因目的与手段不具有牵连性。故甲的行为构成胁迫,选项A不当选。 选项B中,甲以举报乙犯罪为名要求乙将藏獒卖给甲,这是以乙的自由、名誉等为威胁,使乙陷入恐惧,违背自己的真实意图出卖藏獒,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