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龙舟 - 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第一章 龙 舟
?
第一节 龙舟运动概述
?
龙舟,俗称龙舟竞渡,又叫赛龙舟、划龙船,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深受我国各族人民喜爱。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仿龙造形,以龙取名的龙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一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创造。龙舟聚会和竞渡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激烈的竞争 性,是我国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化、体育活动,在南方水乡地区,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
一、龙舟竞渡的起源
划龙船起源很早,古文献中有不少关于人们以“龙”为图腾的记载。同时我国古越一带,因林木繁茂,水网交错,古越人民很早就使用舟船了。据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有关舟的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第四层的木桨,考证其年代至今已七千余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杭州水田畈遗址第四层和浙江吴兴钱山漾下层均出有木桨等水上用具,足见当时的古越人已能创造和使用舟船。古越人善制舟楫、巧于操舟,前人多有论及 ,古文献也多有记载。《越绝书》记:“(越人)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淮 南子·齐俗训》云:“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汉书·严助传》曰:“(越人)习于水 斗,便于用舟。”生活在以舟代步,以船为车之生活环境的古越人,为避水害、御水患,他 们不仅“断发纹身”,以图腾神之图像附着于身体之上,而且还在船首加附着代表图腾神的 雕刻物——“龙首”(或“益鸟首”),借以祈求图神保护航行安全。1976年在浙江鄞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钺,据考,乃属越族铜器,铜钺的一面在边框线 内,上方有两条相向的龙,前肢弯曲,尾向内卷,昂首向天。下部以边框线表示狭长的轻舟 ,上座四人,头戴羽冠,双手划船,极为形象地表现了古越水网地区人民的一种与图腾信仰 有关的水上生活。史前图腾社会的古越人,他们划着“龙舟”(或“益鸟首舟”),在平时进行渔猎生活,在节日里走乡串寨,探亲访友,并且还把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作为“龙”的节日,举行盛大的图腾祭。他们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树叶里献 给图腾神。随后,“在急鼓声中,划着那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作竞渡游戏,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闻一多《端午的历史教育》)。这便是“最古端午节的意义”。而在 祭祀中,人们为祈求图腾神的欢心和赐福,便发生了争作第一到达祭神的竞争,这也就是龙 舟竞渡竞速比赛的起源。可见,竞渡是一种与祭神结合的娱乐性的民间水上活动。
“龙舟”一词在《穆天子传·五》上首次出现,但“竞渡”一词却比它更早。《穆天子传》 为晋代从战国时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日,人伤其死,故 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据此,湖南境内竞渡活动可追朔到战国后期。
屈原沉沙于洞庭湖畔的汩罗江,人民为了招屈原便有龙舟竞渡事。晚唐诗人刘禹锡在武陵生活期间,曾写下了《竞渡曲》,并有注云:“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 ,“斯招屈之义。”又注云:“有也回,无也回,莫待江边冷风吹。”这便是招屈的竞 渡歌。又据《武陵竞渡略》载:“竞渡事,本招屈,实始沅湘之间……”这些史料充分说明湖南的竞渡与屈原怀沙沉于汩罗有关。到今凡是与屈原的传说有关的地方,如汩罗江流域, 溆浦县江口镇,泸溪县、桃江县、酉水流域以及邵阳等地,其龙舟竞渡也开展得极为活跃。
龙舟竞渡除有招屈原的意义外,江华、江永县一带旧时有纪念汉代苍梧太守陈林的传说;湘西的泸溪县泸溪一带,则有祭龙求雨,祈求丰收的内容。北宋朱辅的《溪蛮丛笑》里写道: “蛮乡最重端午,不论生熟界出观竞渡三月而归。既望复出谓之大十五。船分五色,阜船之 神龙恶,去一必有风雨。”岳阳一带还有以竞渡禳灾送瘟之说。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 载“濒江诸庙皆有船,四月中择日下水,击昼鼓,集人歌,以棹之至端午罢,其实竞渡也。 而以为禳灾,以酒肉以犒棹鼓者,多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 
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 胥,不关屈平也。” 
这是说江浙一带的端午竞渡与春秋时伍子胥受黜自杀、尸投江流事有关。苏州的龙舟活动便 是为纪念春秋时被吴王杀害后投入水中的伍子胥而兴起的,在春日端午及农历六月都有举行。
或说,龙舟竞渡活动,始于越王勾践。据西汉《越绝书》等史籍记载,春秋 时,越王勾践为报仇复国,根据越地“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水乡泽国特点,十分注重舟船的建造。新造之舟狭长,桨位众多,快速如飞。每年端午日,越王勾践便坐龙 船,亲自指挥竞渡,实乃操练水军。“戈船三百”,声势赫。经过十年卧薪尝胆的艰辛,越 王勾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实现报仇雪耻、重建越王社稷的宏愿,为了纪念这位君王,越国 人民便在城都会稽(今绍兴)修建了越王台和越王殿(至今绍兴城内卧龙山下仍保存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