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努力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 沙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验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 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 5、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 2000年的调查: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 对学生终身发展基本素质的认识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 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 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的感受 课程规定性、统一性强,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不能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成就; 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教学过程应试倾向严重; 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 管理权高度集中、统一,学校自主权不足。 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文、理两条路径选择课程,同一路径的学生只能按同样的要求、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参加同一张试卷的考试。 实践能力 创造性 好奇心 兴趣爱好 自尊 自信 人生观 价值观 ……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4.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1.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 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按周4学时安排,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学生学习每一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渐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规划未来。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2.普通高中新课程 的特点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 从关注一部分升学有望的孩子的发展转变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促进所有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为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提供可能。 (1)时代性 在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既为所有学生的发展奠定共同的基础,同时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 (2)基础性 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