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_莫里森概要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托尼_莫里森概要1

托尼·莫里森 Toni Morrison (1931 ——), 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是诺贝尔文学史上第一位黑人女作家 生平 1、1931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诺兰(Loran Ohio) 2、先后受教于豪伍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 康乃尔大学 (Cornell Univrsity) 3、后授书于南德州大学(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 豪伍德大学 4、还曾任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州立大学阿本尼 分校和拉杰斯大学(Rutgers Univ University ) 5、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古典文学教授。 主要作品 1、小说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s,1970) 《苏拉》(Sula, 1973) 《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 《柏油娃娃》(Tar Baby,1981) 《宠儿》(Beloved,1988) 《爵士乐》(Jazz,1992) 《乐园》(Paradise,1999) 《爱》(Love,2003) 《恩惠》(A Mercy,2008) 短篇小说《宣叙》(Recitatif,1983) 2、剧本 《梦想与埃默特》(Dreaming Eemmnet,1985) 3、童话诗 大盒子(The Big Box,1988) 4、编辑出版了黑人丛书以及《种族正义、性别权力:论安尼塔·希尔,克拉伦斯以社会现实的建构》(Race-ing Justice, En-Gendering Power: Essays on Anita Hill, Clarence Thom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1993 ) 写作主题 1、美国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自救 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进入那些不是黑人,不是女性的人所不能进入的一个感情和感受的宽广领域 2、种族与苦难 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诸如黑人妇女这样的双重弱势群体的观照和关怀,为她们和她们的心灵修史 3、自我追寻和文化定位 莫里森的创作目的是“在这个人人都不同程度受害的世界上完整的生存” 4、爱 莫里森的作品,爱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家庭的关爱,社区黑人的集体关爱,民族之间的爱,对自己的爱 5、历史 美国黑人如果不愿意接受历史,无论他们到哪里,到那块大陆都不会有未来。接受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历史——并不等于要沉溺其中,而是要学会在其中受益。 6、魔幻与现实交替 将现实主义和黑人神话结合在一起 莫里森作品及其研究的译介出版 1980年到80年代中后期,译介主要限于对部分书名的翻译和对部分作品的简要介绍 1984年,吴巩展选译了Tar Baby的第九章,译名是《黑婴》 1993年莫里森获诺贝尔奖后作品开始增加 21世纪,国内译届对莫里森的关注持续升温 莫里森文论翻译,主要有三篇 1、盛宁节译莫里森的获奖演说词“剥夺的语言和语言的剥夺”(The Looting of language) 2、陶洁翻译了莫里森的文论《黑暗中的游戏》中一个章节“令人不安的护士,心底善良的鲨鱼”(Disturbing Nurses and Kindness of Sharks) 3、陈陆鹰、汪立新翻译了莫里森的文论《黑人的存在不可忽视》 访谈录的翻译资料有四篇 1、余正、邹旭东翻译的尼利·麦凯与莫里森的访谈录 2、王家湘摘译的“访托尼·莫里森” 3、少况译的托马斯·勒克莱尔与莫里森的访谈录“语言不能流汗” 4、托马斯·勒克莱尔采访的 莫里森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总体研究 1、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对莫里森进行零星介绍 2、1993年莫里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对莫里森的研究逐渐增加 3、1999年,国内的莫里森研究出现重大突破。 王守仁和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 之后,关于莫里森的研究开始丰富起来 主人公 Pecola (佩科拉 )、叙述者Claudia(克劳蒂亚) 小女孩对蓝眼睛的热望铭刻着黑人面临白人文化侵越时思想上的混乱和价值观的错位。 莫里森用四季来命名小说的四个部分,其用意在于要凸现佩科拉悲剧的不可避免性。 《秀拉》 创作于1973 掀开黑人女性文学批评的新篇章 《所罗门之歌》 创作于1977年 运用神话和民间传说以及形象的手法 《柏油娃娃》 创作于1981 非洲民间和神话故事的体现 《宠儿》 创作于1987年 历史性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爵士乐》 创作于1992年 到现在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莫里森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读 1、《最蓝的眼睛》: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分析、创作手法和人物分析 主题研究主要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 创作手法:小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