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文物修复师的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0、90后文物修复师的故事

80、90后文物修复师的故事(组图)   每年的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我们平时在博物馆观赏到的各式各样的文物可不是一经出土就立刻展出的。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文物存在着诸如破损、虫蛀、霉变等各种“病症”。这时,就需要“文物医生”来为它们“诊断”和“治病”。   文物修复师,这个在他人看来颇显神秘的职业背后,又是否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神秘?在神秘的光环下,他们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今天我们就近距离倾听这些文物守护者们的心声。   甘做一片小绿叶   很多人都说,做文物修复的女孩子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在饱经沧桑的千年文物中,她们的动作、仪态、气质,就像流水一样柔和。1987年出生的太原姑娘王洋就是这么一位娇柔而不做作,大气而不失沉稳的文物修复师。   王洋,2006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2010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技考古系,2013年毕业后进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部从事科技考古相关工作。   在团队中,王洋主要负责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通过对每一件文物的现场观察,以及取样分析,来对文物的病害情况进行评估,针对每件文物设计出保护修复技术路线。“我只是大师身边的一片绿叶。”王洋总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简单来说,我的工作更像是文物的‘健康顾问’,对其进行体检,了解文物的‘健康状况’,并为它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由于我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考古,因此修复工作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修’,不仅仅是让文物延年益寿,而是对其进行再认识再研究的过程。修复的过程也是观察与发现的过程,铭文、残留物、合金成分、铸造工艺、产地分析,这都可以成为新的研究视角,以便解读文物更深层次的信息。”   从事文物修复工作3年来,从青铜器到石碑,从壁画到彩绘陶,书本上的知识一步一步变为实际经验。王洋说,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新鲜的,每一天都有所进益,有所不同。能从事文物相关工作是一种荣幸,有人认为这个行业是寂寞的,我并不以为然,能与一件文物有如此的亲密接触,能与其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还有比这个更有趣的事儿吗?”   从慢节奏中收获成就   80后修复师程玉龙看起来有着与这个年龄不太匹配的沉稳,这或许与其所从事的青铜器修复工作有关。从事文物修复4年多来,程玉龙说,他一直在一种慢节奏中收获着点点滴滴。“3年时间,虽然我们了解的面很宽,但都仅仅是一些皮毛。毕业后,我经学校老师推荐进入了省考古研究所。刚进来的时候,修复室还没几个人,真正上手修复的也就四五个人,主要是以青铜器修复为主。修复当然是从简单的开始,但刚开始还是觉得有一点难度,学校学的根本就不够用,等于说还得从头开始学习,白天挑简单的由老师辅导进行修复,晚上还要进行画纹饰,写日记等,虽然很苦,但因为喜欢也觉得很满足。”   程玉龙说,4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刚参加修复工作时面对器物的恐惧感已经荡然离去。他经常说,不管工作多难多累,也有信心将它修复好,无非是时间问题。“修复的所有过程中最难的步骤非整形和做旧莫属。整形拼的是耐心和细心,一件变形器物的修复,整形这一步就可能占去1/2的时间,有时甚至更多。依然记得刚过来没多久修的一件编钟,仅整形就花去了3个月,天天都要加温,调整整形器。做旧是青铜修复的最后一步,关系着整件器物的美观与否,做旧做的好才会使人有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当然,对于我这种没有美术基础的人,就会觉得最后一步比较难,这就需要自己一点一点的来练习调色,做出需要的效果。”   在程玉龙的眼中,修复工作者并没有外界看起来的那么光鲜。“修复工作需要了解的面比较广,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主要是修复青铜器的,这就要求与铜器沾边不沾边的都要了解。在修一件器物时,我们首先得对它的时代、保存情况、主要病害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这样在修复时才不会修出超越这个时代特征的器物。“文物保护是一种新兴的行业,修复工作兴起的时间也不长,尽管在修复过程中,广大文物修复工作者进行了很多尝试,也找到了一些修复上可行的办法和可用的材料,但这毕竟只是个起步,对于文物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在修复中使用的方法和修复应达到的度,不同的人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见解,这就亟待我们继续努力,商量出一个标准,使修复也有据可依,更好地延长文物的寿命,为后代留下一笔不可再生的珍贵财富,或许这就是修复工作者即将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了。”   金石为伴,快乐人生   周瑜,从事青铜器保护修复及金石拓片制作的工作,曾为博物馆及考古所修复并拓印了许多青铜器及陶器;其中完成隰县瓦窑坡墓地青铜器保护修复就达数百件,曾参与晋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作为一名文物修复者,首先应该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几年来严格朴素的生活及艰苦的工作锻炼了我坚毅顽强的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及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