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定罪.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定罪 概述 认识错误与定罪 一罪与数罪 第一节 定罪概述 一、定罪的概念 广义说 司法机关依法认定被追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什么犯罪的活动 狭义说 人民法院依法认定被审理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的活动 [理解] 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立案、不立案、撤销案件及移送审查起诉的诉讼活动;人民检察院对刑事案件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的诉讼活动均是与定罪有关的行为 但具有最终法律效力的定罪判决只能由人民法院做出 二、定罪的任务 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罪与非罪) 行为构成什么犯罪(罪名) 构成一罪还是数罪 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如果构成故意犯罪)构成故意犯罪的什么形态 [注意] 定罪是量刑的基础,定罪与量刑是刑事司法的核心 三、定罪的基本原则 合法原则 主客观一致原则 谦抑原则 1、定罪活动合法 主体合法 过程合法 侦查---起诉---审判 方式合法 2、定罪结论合法 符合或不符合犯罪构成; 罪名、罪数合法 犯罪形态与是否共犯等 一方面,指对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非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不能够抑制时才能认定为犯罪;(由刑事责任的严厉性所决定) 另一方面,指对由于证据原因不能充分肯定性质与程度的行为应予从宽处理。 具体: ①对有罪与无罪发生疑问时按无罪处理 ②对重罪与轻罪发生疑问时按轻罪处理 ③对一罪与数罪发生疑问时按一罪处理 理由是: 定罪的根据是事实 第二节 认识错误与定罪 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大英雄乔峰一直误认为段正淳是其杀父仇人,于是约段正淳三更青石桥上决斗,以了仇怨,段正淳答应。段正淳的女儿阿朱,同时也是乔峰的女朋友。阿朱劝乔峰放弃报仇,但乔峰不肯。阿朱不忍父亲死于乔峰手,待乔峰走后,阿朱告诉段正淳此约取消,自己则假扮段正淳模样前去赴约。结果,乔峰和假扮成段正淳的阿朱决斗,阿朱死在乔峰掌下,乔峰追悔莫及。 请问:如果根据现行刑法审判乔峰,他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概念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产生不正确的理解或对客观事实存在不符合真相的认识。 可能会影响: 1)罪过的有无或形式 2)犯罪的形态 3)是否成立共犯 明确哪些认识错误会对上述情况产生影响,对正确定罪有重要意义。 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定罪 将有罪行为误认为无罪行为(假想不犯罪) 将无罪行为误认为有罪行为(假想犯罪/“幻觉犯”) 对罪行定性与处罚轻重的误认 法律错误不免罪责。理由:公民应当知道法律,因此不知法律,不是一个可接受的理由。 二、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1.含义 即行为人所认识、所意欲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客观事实不一致 2.具体情形及处理原则 因果关系(结果)认识错误 对象认识错误 其他方面的事实认识错误 手段、工具认识错误 客体(行为性质)认识错误 无结果发生,自以为发生了结果 ---犯罪未遂 例如甲杀害乙,把乙都埋了,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乙命大,并未死,不久从坑里爬出来回家去了。 发生了结果,自以为没有发生 ---犯罪既遂 结果确实发生了,行为人也认识到了,但对结果的原因有误解。 例见阮p37. 对象认识错误 指行为人预想加害的对象与实际加害的对象不一致。 同种(法律性质一致)对象错误 处理---既遂 异种(法律性质不同)对象错误 处理---未遂、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手段、工具认识错误 对使用方法或工具的误解,影响犯罪既遂的情况。 误将有害物做无害物——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案例见阮P32 误将无害物做有害物——未遂 迷信犯——非罪 客体(行为性质)认识错误 客体不存在而误认为存在,例如: 误把男人当女人强奸,在这种场合所侵害的法益(妇女的性权利)不存在; 把死人当活人杀害,在这种场合所侵害的法益(他人的生命权利)不存在; 一般认为由于客体不存在,而不能导致对法益造成实际侵害,故不能认定为犯罪既遂,但可认为未遂。 将此种犯罪客体误认为他种客体 例如,基于盗窃普通财物的故意,由于认识上的错误,结果盗窃的是枪支、弹药而危害了公共安全。将公共安全误认为是财产所有权。成立盗窃罪。 假想防卫、假想避险; 【注意】不同情形的处理原则 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原则上不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