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先秦文论1汇编
* 郑玄、何晏以为,先绘众色,再施素功,[宋]邢昺引《周礼.考工记》“凡画缋之事,后素功”证之。朱熹仍以绘画而论,只是换了先后:先粉底,再五彩。今有人沿袭绘画思路,解“素”为白描。 * 孔子之服饰礼仪。 * 禁:禁节儿(筋节,关键) * 相术。 * 2)“兴、观、群、怨”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释义: “兴”:感兴,感发 “观”: 观就是观察,能观各国政治而知其得失,也可考见人的品行志向,即知世、知人。知人论世。也有观赏义。 “群”:群居相切磋,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的作用,诗的社会交际功能。 “怨”:指得是对社会政治的怨刺和作者的牢骚不平。 朱注“怨而不怒”。 怨有抱怨之意,是带有情感的批评 评价: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言。后人从审美的角度言。在文学与现实、文学与情感及文学批评上的影响深远。 ??“诗尚比兴,多就眼前事物,比类而相通,感发而兴起。故举于诗,对天地间鸟兽草木之名能多熟识,此小言之也。若大言之,则俯仰之间,万物一体,鸢飞鱼跃,道无不在,可以渐跻于化境,岂止多识其名而已。孔子教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广大其心,导达其仁,诗教本于性情,不徒务于多识也。” “多识于鸟兽之名”跟“事父”、“事君”的思路是一致的:“事父事君”是把仁心推展到社会,“多识于鸟兽之名”则是把仁心推展到自然。所谓“俯仰之间,万物一体,鸢飞鱼跃,道无不在”,是说学《诗》之后人们能识别出天地之性,生发出物我相关的仁义之心,而把大自然的生命看作自家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万物一体”;同时,将大自然的种种型态看作自家精神情感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道无不在”。 钱穆《论语新解》 意谓将此仁心推及天地人之间。 ?? 中国古代多山水花鸟画 题材及表现上,花鸟山水烟霞,少肖像及人生动作描写。 心灵悠游于自然万类之中,于山水花鸟之中得其神理和情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别 伦敦博物院美术专家Lawrence Binyon曾言: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有一重大的异点,西方艺人初见中国画展之时,必以为题材琐屑平庸,因为看来看去都是些花,鸟,山,水,烟霞,而极少肖像及人生动作之写景。这是起于一种心理态度之不同,即对宇宙万物之态度。 我们(西人)以人为一切之中心,英国艺术家常对我说:‘为什么中国艺术没有裸体画?’……所以然者,因为中国艺术不以人物为最重要。他们所画的花卉,不是我们所谓自然研究。依我的意见,中国美术之可贵是他由生活-----由平民的生活直接开放出来。 总结: 孔子的文学批评体系,以仁学为基础,以“尽善尽美”为标准,以“中和之美”为审美趣味,强调教化功能,故其批评标准与审美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伦理化倾向。 强调文学的外部规律。孔子的文学观念注重社会实用,出发点主要是文学和社会人生的关系,如文艺和伦理道德、政治教化的关系。其基本观点是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 对其后中国文论影响深远。 孔门“诗教” 一直被儒家后学们概括发挥, 直至当今。 孟子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主要贡献: 涉及到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的几个基本原则和方法,即著名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说。 当然,孟子的这些思想并不就是直接的文论,但这些说法对后世文论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意义深远。 二 、 孟子的文论思想 一)“知人论世”说 二)“知言养气”说 三)“以意逆志”说 主要内容 一)“知人论世”说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万章》下) 1)此处是谈尚友之道,时间空间上广交朋友。 联系论语第一句话来理解。思考“友”的重要地位。 2)提出三者关系:知言的前提是要知人,而要知人则要知世,反过来,即论世方可知其人,知其人方可知其言。 3)文论意义:或以读诗书为目的,则前提要知人知世。反过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知人知世,尚友则是为尚道,为安身立命之学。 二) “知言养气”说 1、知言说 诐(片面)辞知其所蔽,淫(夸张)辞知其所陷,邪(歪曲)辞知其所离,遁(躲闪)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公孙丑上》 分析:知“病”与“病根”之所在 知的能力在于养气。 儒家的善体会: 《易·系辞传》: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