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领你的目光穿透人生终点
引领你的目光穿透人生终点上学时读书,不仅不求甚解,还常在书页间作歪批。当时,《论语“子曰:君子不器。”就被当作笑话―一器,就是物体、东西;君子不器,直译成白话文,“君子不是东西”!这可以和Cood good study.dayday up的翻译媲美了
某日,又翻到这句,心头却骤然升起一股亲切之感。孔老先生好像在《论语》里安慰我这个没有职业规划、总是在走着瞧的后生:小子啊,你知道什么是君子吗?君子不像普通的器皿,一辈子只能按说明书上被规定的一种用途,像个电饭煲一样活着,还自以为有理想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人就自然会分出层次。“君子”在孔老先生眼里,无疑是人中上品。因此“器”虽然精致好用,孔子却认为,对君子来说,那还不够级。细读学生和老师的轮番对答,忍不住猜想,自己要是有幸位列三千门徒,究竟属于哪个层次的选手?
子贡说,颜回“闻一知十”,自己仅能“闻一知二”。而子贡的“闻一知二”究竟是个什么水平?按照《论语》的记载,他可以在老师讲到做人道理的时候,直接引用诗经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为回应,以比喻式的活学活用领会老师的意图。孔子就夸他,“告诸往而知来”。可见,触类旁通的机敏与灵活,子贡不缺;而能够总结过去预判未来,显然是历史学家最理想的人世之道。孔子还夸过他,语言才能突出
这个子贡不浪费任何与老师相处、借鉴老师眼力的机会,他曾经直接问孔子,“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的鉴定结果是:“你就好比一件器物,就像庙堂上的瑚琏。”这个瑚琏,是一种蛮尊贵的摆设
说到这,就像电视《鉴宝》节目终于进入了专家意见的环节,孔子这才显露核心的价值判断:子贡这么聪颖可爱,优点罄竹难书,但也仅仅是一件尊贵的“器”,也就是说,尚且达不到“君子不器”
孔子另有一句概括子贡性格特点的话:头脑通达。这就涉及做事的层面了,不仅理论上善于融会贯通,而且实务上运作通达、所以子贡的办事能力很强,事功能力在孔门七十二弟子里,可以说无出其右者,还被后世称为第一儒商,“家累千金”。反倒是“闻一知十”的颜回,时有断炊,早天而亡,令老师伤心悲愤之极,发出感慨:“今后再也见不到好学之人了。”也不怕伤了其他同学的心
其实孔子并不排斥成功人士,尽管他老人家自己被讥讽为“博学而无所成名”。老师的意思只是说,所谓君子,并不能用个人职业规划是否成功来衡量,无论“家累千金”抑或每餐只是“一箪食,一瓢饮”,君子都能不受环境捆绑,自己决定自己的心情。千金固爽,陋巷何妨,“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蛮喜欢子贡的,尽管通达之人,难免好发议论――子贡某次忍不住在背后提及别人的短处,孔子就很有性格地回了他几句:“你以为自己就那么优秀吗?我可没这个闲工夫评论别人。”呵呵
也就是在这个通达上面,我不知自己可以得几分?“通达”再往前,就是“权变”,变来变去,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人生的变数大概也就在这里了。所以从读书开始的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因为你我已经站在了真实世界的门槛上,所有的书本,或整齐或散乱,一律无声地从背后注视着你,看着你跨入真实的世界,直望到未来的终点
这时候,劝自己忘掉“器与不器”的问题吧,其实,孔子并不是强求人一定要多才多艺,孔子对于自己的多才多艺,自述是因为少时贫贱,为谋生才不得不多学了几门手艺。他明确否定了弟子对他“多学而识之”的评价,“非也!予一以贯之。”可见,在他眼中,重要的不是多
等到人生临近终点,想必许多人都能看透所谓事业、所谓掌控,不过虚空,人之将死,其言也智。而在你行到人生的半程,觉得还有机会与时间向着世界抓取的时候,究竟什么才能引领你的目光穿透人生终点那团氤氲的虚无,无他,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对天命,心存敬畏
(摘自《南风窗》杂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