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的《救国时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初期的《救国时报》

抗战初期的《救国时报》 在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为宣传抗日救亡,先后领导创办了不少报刊,而其中诞生于海外的《救国时报》(前身为《救国报》)最富有传奇性 《救国时报》出版始末 1935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全面侵华准备。由于国内白色恐怖严重,无法公开出版刊物号召广大民众团结救亡,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海外创办一份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中文报纸 于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1935年5月15日办起了《救国报》。《救国报》初为半月刊,旋改周刊,编辑部设在苏联莫斯科红场附近的外国工人出版社中文部内,印刷和发行所设在法国巴黎。当时通过陈云的关系从上海商务印书馆搞到一套汉字铜模,由编辑部在莫斯科编校好文稿,打成纸型搭飞机送往巴黎印发。不久,《救国报》就首次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在海内外各阶层人士中激起强烈的反响 国民党当局眼看《救国报》影响愈来愈大,感到坐卧不安,想查禁又鞭长莫及,遂利用外交手段施压。同年10月,《救国报》正要发行第16期,忽然接到法国政府“停止邮寄”的通知。为此,党组织派吴玉章到巴黎进行交涉,他后来在《关于〈救国时报〉的回忆》中说:为了反抗法国政府这道法令,使报纸继续出版,我去找法国共产党的同志们商量,问他们是否可以通过起诉,争取复刊……他们对我说:“这不是什么法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这次令《救国报》停刊,是法国政府为了外交关系由内阁决定的;起诉无用,抗议也无济于事。”并说:“好在法国政府向来标榜言论、出版自由,如果把报头的汉字和法文稍加修改(保持大意相同),仍可继续出版。”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开展,国内人民和国外华侨纷纷来函订报,各方需要很急,而且报纸的纸版要从莫斯科航空寄来,如不赶快设法,很容易使报纸脱期,从而会引起各方面的疑惧。因此,我急电领导请示,建议改称《救国时报》。在得到回示同意后,我们赶忙把莫斯科寄来的纸版改了报头,使报纸一期也不脱。《救国时报》居然在“一二”那天,又继《救国报》而出版了。把汉字报头增加一个“时”字,并不大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法文报头上,却如同新出一家报纸似的,法国政府因此也就不再追问 同年12月9日,《救国时报》首期在巴黎出版,它实际上就是早已排好的《救国报》第16期。《救国时报》刚印行时为周刊,很快改成五日刊、三日刊,为对开大报。它开辟有时评、社论、文件转载、国内要闻、国际要闻、文艺阵地、华侨生活、读者来信等栏目,内容丰富生动,报道及时迅速。《救国时报》利用上海《新生》周刊订户名单和地址,广泛邮寄到国内,当时上海和许多地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同中央失去联系,他们正是从中了解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才开始宣传和工作的 该报的发行数量增长很快,创刊时仅销售5000份,未满一年就猛增至XX年2月11日新加坡的读者曾致函该报说:“这边――马来西亚的华侨对于贵报的态度表示很拥护。凡是读过本报的人,都愤恨日本和一切卖国贼汉奸,而且争先恐后地要先读贵报。记得有一友人带《救国时报》一张到马六甲,该报由侨胞互相传递,直至破烂不堪,字迹模糊,还是不肯放手。” 《救国时报》先后由廖焕星、李立三、陈潭秋等主编,张报、于辛超、邱静山、赵毅敏、欧阳新等担任过编辑;设在巴黎的印刷和发行所,则相继由吴玉章、吴克坚负责。当时办报条件极艰苦,但大家都废寝忘食地工作。抗战爆发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救国时报》原定的使命完成了。1938年2月,《救国时报》出版第152期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将它迁到美国纽约与党领导的《先锋报》合并,仍以《救国时报》名称作为以华侨为对象的报纸继续印行。至1939年10月,《救国时报》终刊。《救国时报》虽然仅存在短短数年时间,但政治影响非常之大 较早向世界全面介绍长征 众所周知,长征被西方学者称为“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和“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然而,较早向世界全面介绍这一伟大壮举的乃是《救国时报》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随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经过四渡赤水、突破乌江、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艰难历程,长征队伍于1935年5月31日抵达四川泸定。当晚,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和陈云等出席。会议决定由陈云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上海领导恢复白区党的组织,设法和共产国际联络并报告长征及遵义会议的情况。很快,红军攻占四川天全、芦山,陈云装扮成商人模样,悄悄离开了部队 1935年7月初,陈云辗转来到申城,在沪期间除了努力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外,还抽空准备给共产国际的一个报告,并记下了长征中许多难忘的情景。7月下旬,中共上海中央局和江苏省委再次遭到严重破坏,陈云几经周折与在沪的中央特科取得联系,中央特科传达了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