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汉字使用常见错误及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刊汉字使用常见错误及对策

报刊汉字使用常见错误及对策俗话说“无错不成报”。在我们每天校对的报纸版面中,因形近字、同音字造成的错误经常出现。除此之外,随着时代进步,语言也在不断更新,新生词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于此,与时俱进、及时学习掌握汉字使用的新标准、新要求成为校对工作的要点。结合从事报纸校对工作中在稿件中经常发现的一些易错、易混、易误用的字、词作为实例列举一二,以期给予读者及同行一些启示及帮助。 一、常见字词错误分析 1、音形相似,混淆致误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它们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个字都有其独特含义,并且随着语境的变化意义也有所不同,这非常容易造成混淆。第一类是比较容易混用的字及词。如:“二”、“两”与“俩”之间的区别。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等;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三分之二,零点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本书、两个半月、两辆车、两万年、两亿等 “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有两层意思,一为表示两个,如“你俩,我俩,他俩”;二为表示概数“不多、几个”的意思,如“就这么俩人”,“有俩钱”……但“俩”字后不能 加“个”字或其他量词。如:他俩人的精彩表演得到了大家长久的掌声,此处的“俩”应为“两”,因“俩”字后面不能跟量词;抑或删掉“人”字这个量词,改为“他俩的精彩表演……” “侦查”和“侦察”之间的区别。“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定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而“侦察”是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截止”和“截至”之间的区别。“截止”为“停止”之意。如“活动已于昨日截止”。“截至”为“截止到”之意,如“截至本月底”。在使用上,或说“截至本月底”,或说“截止到本月底”,不能说“截至到本月底”、“截止本月底”。这在字典中有明确的解释,正规出版物皆如是使用 “其间”和“期间”的区别。两词在使用时应结合上下文。“期间”指在某个时期里面,如“春节期间”、“抗战期间”。“其间”是方位词,指“其中”、“某一段时间”,如“其间多次出入某场所”,一般用在句首,或单独使用 第二类是在地名上常见的错误。如“菏泽”和“荷泽”。稿件上经常会把山东菏泽写成“荷泽”,“菏”为地名专用字,只用在“菏泽”一地 “株洲”和“株州”。株洲在湖南省。因湘江此段多沙洲而得名,但常错写成“株州,此地名并非沿袭古代“州”的行政区划而来 亳州,在安徽省。“亳”读Bo(伯)二声,常错写成“毫州”,两字字形相近,但“亳州”下面是“乇”,而不是“毛” “雨花区”和“雨花台区”。雨花区,在湖南长沙,因辖区内的“雨花亭”得名。雨花台区,在江苏南京,因“雨花台”得名。来稿中经常把江苏南京的“雨花台区”错写成“雨花区”,这可能和口语化有关 2、误解词义,随意乱用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和短语,许多成语都有自己的来源和典故,如果不懂成语的来源和典故意思,单从字面上望文成义,就会出笑话 某报在评论一部电视剧引起轰动,人们一到点就回家看电视时说,“在电视剧播映时,万人空巷”。“万人空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和欢迎的盛况。人们都坐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没人了,怎么能称之为“万人空巷”呢?还有将“瑕不掩瑜”错成“瑕不掩玉”,“明日黄花”错成“昨日黄花”,这样的差错在报刊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3、常识差错、逻辑混乱 “倍”的含义是数的本身,许多报刊常提到“降低一倍”、“减少十倍”,这是不可能的事。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也是一个常见现象。如“平方米”用成了“平米”或“平方”。“商品房建筑面积80平米”应表述为“商品房建筑面积80平方米” 再如许多文章中写记者采访时使用 “镁光灯”,采访现场“镁光灯频闪”,这是缺乏摄影常识的典型例子。“镁光灯”作为摄影照明器材,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物,因其污染环境,使用中噪音过大,严重干扰新闻采访现场的气氛,所以镁光灯早已被淘汰。现在使用的新闻摄影照明灯具是小巧轻便、应用自如的电子闪光灯。经常把“镁光灯”挂在嘴上、印上报端,既说明编辑记者无知,也造成新闻报道失实。还有标点符号的不规范,法定计量单位的误用,网络语言的混杂泛滥,外文翻译用字的随意……凡此种种,千奇百怪的差错随着报刊的编辑出版来到了读者面前 二、严格流程提升编校质量 掌握了一定的出错规律和挑错技巧,就可能避免许多差错的出现,就能在校对、检查、审核几道关口上及时消灭差错,防患未然,提高文字质量 首先,从采访源头上防止差错,首先要新闻事实无差错 这是第一关,也是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