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老兵东史郎的最后救赎
日本老兵东史郎的最后救赎
XX年1月3日,93岁的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离开了人世。接近他的人回忆,即使在最后的岁月里,他依然生活在悔恨之中
此前,东史郎在18年里先后7次来到中国,以不同的方式谢罪、忏悔,并披露日军鲜为人知的侵华事实。他也因此遭到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攻击、威胁和谩骂
1月5日,中国外交部对于他的去世表示哀悼,并表示东史郎因为其在余生里的作为而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谅解和尊重
XX年1月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馆长朱成山飞赴日本京都府,参加一位日本老兵的葬礼
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北京表示,中方对于东史郎的去世表示哀悼,并且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1月3日,东史郎因患大肠癌、肝癌和胃癌,最终不治,享年93岁。他的生前好友、旅日华侨林伯耀向媒体介绍,遗体告别仪式将在6日上午10时举行
事实上自XX年年底起,这位9旬老人病情已严重恶化。其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曾给他送来一本图片集,已不能言语的东史郎目不转睛地盯着,紧紧地握住它”
在生前写就的《东史郎日记》和《东史郎战地日记》里,该名二战老兵记述了自己和同伴在长达3年半的时间里对中国所犯下的罪行
此外,在距离那场大屠杀50年后,东史郎花了18年时间先后7次来到中国,不断下跪、鞠躬和道歉。同样因为谢罪,他也成为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眼中的“叛徒”和“卖国贼”
XX年上半年,这位日本老兵再次办好护照,兑换好钱币,准备最后一次前往中国南京,完成人生中最后一次谢罪。然而,他就此一病不起,最终离开人世
无法忘却的“事实”
“他总是无法忘却自己曾经当过日本鬼子的事实,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悔恨。”1月4日,声音中略带伤感和疲惫的山内小夜子通过越洋电话告诉《新京报》
这也是晚年的东史郎给山内小夜子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山内小夜子女士是东史郎最后时光里的一个莫逆之交
东史郎的家里有许多东洋史方面的书籍。还有好几只鸟,其中一只白色的小鸟非常受其宠爱,平日里东史郎非常喜欢聆听这些小鸟的叫声
据山内女士介绍,1945年,日本战败后,东史郎回到日本,与东九江夫人携手至今,育有三女一子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曾在南京多次接待东史郎,并为东史郎案搜集证据做了大量工作,与其交情颇深。他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认为,42年间有三方面原因促成了东史郎来华谢罪
朱成山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东史郎多次讲到的“不杀之恩”。中国军官当时的那句话,在东史郎耳边回响了大半生
1945年8月的一天,东史郎在浙江宁波市迎来日军战败投降。一名中国军官对东史郎说,他在南京大屠杀中,遭遇了日军对中国军民的集体屠杀,他因躺在战友尸体下装死才得以逃生
“一想当时的仇恨,东军曹(注:东史郎1944年二次出征时任军曹)!我恨不得把你扔进黄浦江!但是因为上面有令要以德报怨,所以今天放你一条生路。”
这件事被东史郎写在《东史郎日记》“序”中
朱成山认为,战后幸福的家庭生活和成功的事业,反而让东史郎切身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罪恶。朱成山说,东史郎一生中特别认同中国文化,他信奉孔子讲的“有过则改”
十多名南京人围住东史郎
东史郎的病和死,一直被一位南京老人段月萍牵挂。在段月萍的回忆中,有关东史郎的镜头被闪回到18年前
1987年12月13日早晨6点,时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的段月萍,表情复杂地看了看早餐桌上一位75岁的日本老人――东史郎――他没有动面前的牛奶和蛋糕,而是表情痛苦地趴在桌上
这是一个让段月萍感到别扭的人:1937年8月,25岁的东史郎作为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二十联队的上等兵,来到中国
当时段月萍4岁,被迫与家人一起,开始了逃难的8年。在她心中,绕不过对侵华日军的恨
50年后,段月萍知道,她此次主要接待的是刚从日本飞来的包括洞富雄、藤原彰等十几位“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的日本左翼学者。而东史郎不过是一个小角色――由学者带来的一位日本老兵
但段月萍出于礼貌,还是通过翻译劝东史郎吃点早饭。东史郎从他黑色大衣中抬起头来,急切地说出一串日语:
“50年前的这个早晨,我和我的队友正列队进入南京中山门,开始扫荡。现在我心情很难过,我吃不下早饭。”
时隔18年,段月萍清楚地记得翻译过来的东史郎原话。她说,作为中国人,听这话时心情复杂,有些激动,也有些憎恨,但未动声色
此次见到东史郎前,段月萍对他的认知,仅是预先知道一个日本老兵要来南京,以及当年的7月6日,日文版的《东史郎日记》在日本京都的一次和平展览中被公布。她并不知道,东史郎将会正式谢罪
在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上,洞富雄等日本学者在车厢内聊天,只有东史郎显得有些不安。他在车厢外的走廊里走来走去,一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