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民俗概况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中国民俗概况汇编

教案序号 2 授课班级 15高铁1、2、3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章节 名称 2、1 民俗的概念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掌握民俗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了解民俗的社会功能 教学重点 民俗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民俗的社会功能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无 课外作业 P25 一、1 五、1 板书设计 见多媒体 教学后记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问题导入 新课讲授 中国历史上运用政治手段“变民风,化民俗”的事例是很多的。所以,民俗的变异性就是指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民俗。这种论断对吗? 一、民俗的概念 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从时间上看:民俗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过程中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产物。 从空间上看:不论是往日处于落后、蒙昧、野蛮状态的氏族部落,还是今日经济、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繁华都市,民俗都是它们重要的伴生物。 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来看: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民间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心理、行为和语言的一种基本力量。 二、基本特征 1、社会性和群体性 是指民俗在产生和流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2、民族性和地域性 尽管同属华夏文明,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各自的条件不同,总是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民俗。 思考: 《礼记》中“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说明了什么? 3、传承性和传播性 传承说的是时间上各个民族和地区的人们纵向的世代相传。 传播说的是空间上值的是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横向相互学习、影响和渗透。 民俗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传承和传播,从而形成多元民俗文化相互间的碰撞、吸收、融合和发展。 民俗正是在这种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传播的结合中得到发展的。 4、类型性和模式性 类型性是指民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类似的性质。 模式性是指人们共同遵循的约定俗称的标准形式或行为方式。 当我们观察个体或群体在特定情境中的活动的时候,并不能直接就把他们当作民俗,因为它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个别的、一次性的。只有当人们观察到它们的重复呈现,确认它们体现出某种模式之后,才能确认它们为民俗。 5、整合性和变异性 整合性就是民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传承和传播不断得以调节,从而形成一定性质的模式。 变异性是指民俗现象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如在过年的习俗中,门上最早用桃木避邪,后发展为用门神桃符。 想一想: 如何在保护当地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利用民俗的变异性特征,使本民族或当地的民俗推陈出新? 6、丰富性和多样性 民俗习惯常常是一个民族一种。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1、规范功能 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民众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它在对人们生活和心理的普及与深入的程度上,是更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规范。 例如:如在中国,一个不祭拜祖先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 2、实用功能 从总体上说,任何一种民俗现象的流行总是与人们争取生存、谋求兴旺发达的意愿联系在一起的,它广泛地表现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育功能 是指民俗在民众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俗话说:“习俗易人,贤君难免”。 例如:如一些民族和地方在分家时,要划出一份财产供养父母,这样来培养人们尊老美德。 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能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凝聚功能 是指民俗具有使社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 5、娱乐功能 指民俗具有使民众的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审美功能 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的心理产生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审美作用。 教案序号 3 授课班级 15高铁1、2、3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章节 名称 2、2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了解民俗的起源和变化 掌握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因素 教学重点 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民俗的起源和变化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无 课外作业 P25 二 板书设计 见多媒体 教学后记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问题导入 新课讲授 民俗是应民族的社会心理和生存需要而产生的,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异的,所以民俗自形成后虽然会发展、演变,但不会消亡。这种论断对吗? 一、中国民俗的起源 中国民俗源于社会众成员不断重复的不自觉行为,因其满足了社会群体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