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小知识整理
                    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是什么?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
1京剧
中国五大戏曲剧之一--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俩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2越剧
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于浙江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伊(桂芳)派·范(瑞娟)派·@@(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3黄梅戏
起源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五十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渐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曲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4评剧
清末在河北@@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在此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刘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5豫剧
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和男的山下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福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大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埙的吹奏技巧可分为气吹和舌吹两类,然后和指法技巧构成了它的演奏技巧
1气类吹奏技巧  埙的气类吹奏技巧有长音、气震音、唇振音等,其中长音是埙吹奏技巧的基础,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埙的常用技巧汇总起来可分为气、指、舌三大类:包括长音、气震音、指震音、唇震音、颤音、滑音、吐音、打音、空打音、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虚吹音等多种。这些技巧是演奏埙时必须具备的。
2舌类吹奏技巧  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吐音分单吐音(包括单外吐、单内吐)、双吐、轻吐、气吐、唇吐等多种。
川剧是个大型综合剧种,包含了五种主要的声腔:昆、高、胡、弹、灯。“昆”是昆曲,昆曲在川剧里的状态就像它在京剧里的状态一样,既有少量独立的昆曲剧目,更有许多其它声腔的剧目中使用了昆曲的元素(引子、曲牌、配乐等)。“高”是高腔。这是川剧最主要的声腔,也是它代表性的声腔。高腔是从古代弋阳腔发展来的。它的演唱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①演员在演唱时,没有管弦乐的伴奏,是“干唱”的,只有鼓板为之击节,管弦乐仅仅出现于演唱间隙的“过门”中或独立演奏的曲牌里;②在演员演唱时,有幕后的唱队为之帮腔(过去这一使命是由乐队兼任的)。这帮腔既可代表演员在演唱,又可以代表人物唱出无法出口的内心活动,还可以代表第三方(例如代表剧作者、代表观众、代表剧中的对立面……)表达对人物的批判意见。“胡”是胡琴。胡琴就是皮黄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部分,它与京剧、汉剧、粤剧、桂剧、滇剧等剧种中的皮黄腔同源而异流。川剧胡琴声腔的许多剧目都和其它皮黄剧种中的剧目相同。“弹”是弹戏。弹戏就是梆子腔。川剧中的梆子腔与山陕梆子(秦腔、蒲剧、晋剧)乃至豫剧、河北梆子和滇剧中的丝弦腔都是一脉相承的。川剧中弹戏的剧目也都是各个梆子剧种里的剧目。“灯”是灯戏,又叫四川花灯。它是由当地民间的花灯小调发展而来的,与周围省区的许多花灯剧种(如云南花灯、贵州花灯等)有相通之处。演唱的大多都是一些民间小戏。川剧的五大声腔本来都是各自完全独立的。除了昆曲会出现在许多其它声腔的剧目中之外,各个声腔是互不相混的。胡琴戏里不会出现弹戏唱段、高腔里也不会出现胡琴唱段……但,现在在川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