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感器课件第二章2011
图中:在透明橡胶波导板和弹性膜间有一层空气隙,空气的折射率小于橡胶的,而支撑板的材料折射率也小于橡胶的,所以在这两个界面上,很可能发生全内反射。 控制传光光缆使入射角满足大于临界角的条件,从而在波导板内发生全内反射,由于没有光线射出,从支撑板下观察到一片黑色的背景。 如在弹性膜上加一凹痕压体破坏了空气隙,破坏了全内反射的条件,在相应的压体位置就会有光线透射出,形成接触力分布函数,且随着接触力的增加,波导板和弹性膜表面接触面积增大,因而使透射光线光强增加。 透射光强与接触压力近似成正比,从而在黑色的背景下观察到白色的压体图像。透射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到自聚焦透镜1上,再由传像光缆传至透镜2,送CCD摄像机,传输与监视器相连接,经过软件处理,可看到凹痕压体的图像。 2.7.5 高分子光传感器 一种是高分子吸收光能产生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光电效应;另一种是光的激励产生如光二聚反应等光化学反应。 一、 光电导薄膜 有机高分子光电导材料:PVK(聚乙烯咔唑),PVK和TNF(三硝基芴)的电荷移动络合物。非活性高分子薄膜中掺杂以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如在聚碳酸酯中掺杂大量的有机色素分子)。 载流子的迁移是在离子化的原子团和中性分子之间反复进行氧化还原的过程。由阴离子向中性分子原子团迁移电子,宏观上意味着自由电子的跃迁移动;由中性分子向阳离子原子团迁移电子,宏观上意味着空穴的迁移。 电子迁移的中性分子,可选电子亲和力比较大的受主型。 空穴迁移要选离子化电位小的施主型。三苯胺、三苯甲烷、吡唑啉、肼撑等衍生物含有胺基且有π-共轭的分子,空穴迁移能比较大。 跃迁的分子间距离ρ大大影响载流子的迁移率μ是: ρ0是表示跃迁的有限半径的参数。 Pi为入射光能量;F为曲线因子,与半透明金属电极的光透过率、工艺参数有关。大多数有机半导体层通过受主或施主掺杂使有机层半导化,可提高光电池功能。 二、 光能转换薄膜 1.金属—半导体接触光电池 具有功函数Φs的有机半导体(P型)和功函数Φm的金属相接触形成肖特基势垒。中间夹一层有机薄膜(P型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时,就构成肖特基势垒型光生电动势电池单元。 光生电动势电池结构。光照射 光生电动势电池时,外电路短 路电流为ISC,外电路开路电压 为VOC时,该电池的光能转换效 率η表示为: 肖特基势垒型光电池结构 2.P-N 结型光电池 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接合面上产生空间电荷,并由此产生电位梯度。有掺杂电子受体的聚乙炔及聚吡咯与N型硅、金属聚吡咯和P型聚噻吩、聚乙炔和P型聚吡咯的组合等元件,η的值为1%~4%。 这类导电性高分子特点是可降低元件电阻,但元件的稳定性差。 如用LB膜法制作了酞菁金属化物色素和三苯甲烷色素超薄膜结合、 用真空蒸镀法形成酞菁铜—衍生物的接合等。 ② 软件由以下几个子程序组成: (1)数据采集与计算模块:对图像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并将数据存储于帧存储器中。对采集的数据处理,并对指定数据进行计算。 (2)数据动态修正模块:自动对数据进行修正。 (3)图像处理模块:实现车灯图像监视器显示。 (4)测量结果输出模块:将测量结果通过显示器显示的同时可通过打印机打印。 2. CCD传感器在光电精密测径系统中的应用 被测工件被均匀照明后,经成像系统按一定倍率、准确的成像在CCD传感器的光敏面上,则光敏面上形成的被测件的影像反映了被测件的直径尺寸。被测件直径D与影像D’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β为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因此,只要测出被测件影像的大小,就可求出被测件的直径尺寸。 光电精密测径系统框图 应用: (1) 宽度测量; (2) 外径测量; (3) 主轴径向跳动测量. 1 2 灯 CCD 1 2 是一种多层介质的对称圆柱体,包括纤芯、包层、涂敷层及护套 构成材料:基体SiO2、掺杂GeO2、P2O5, B2O3或SiF4 。纤芯到包层的折射率变化有两种形式:阶跃折射率和渐变折射率,且两者目的都是:使光线无耗地从一端传向另一端 2.6.1 光纤的传光原理 一、光纤的结构 二、传光原理 若光线以较小入射角θ1,由光密介质(n1)入射向光疏介质(n2), 则一部分光以折射角θ2折射入光疏物质,一部分以90°-θ1角反射回光密介质。其入射方向与折射方向关系为: 当θ1增大达到θc时,折射角θ2=90o,即折射光折向界面方向。称此时的入射角θc为临界角。有: 当入射角θ1〉θc时,光线就不会透过其界面而全部反射到纤芯内,即发生全反射。不断地在纤芯和包层界面产生全反射而向前传播。 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存在能量衰减。设入射端和出射端光功率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长蝽科成虫臭腺表皮及腹部毛点毛细微结构研究(半翅目).pdf VIP
- 2021-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上海专用)解析版.pdf VIP
- 干细胞疗法对关节纤维化性骨化的治疗潜力.pptx VIP
- 干细胞移植治疗关节创伤疼痛.pptx VIP
- 食材配送售后客户投诉处理.docx VIP
- HGE系列电梯安装调试手册(ELS05系统SW00004269,A.4 ).docx VIP
- 电子版一儿一女离婚协议书(3篇).docx VIP
- GB51043-2014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pdf VIP
-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方案.docx VIP
- MIDAS-单梁式钢钢混桥建模助手(钢桥)操作例题.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