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优化课件 苏教版.ppt

(山东专用)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优化课件 苏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专用)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3.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优化课件 苏教版

因此,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的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 2.明确常见与特殊的关系。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生僻的“特殊”用法。 为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 3.掌握寻同与析异的关系。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较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不同”选项都具有“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 从上述剖析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同”,才具有干扰性;正是因为有“异”,才构成可比性。为此,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运用求同思维善于发现例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例句中虚词用法的不同点。 4.解题思路:看句位→辨词性→析用法→比语意。 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干旱,则人民就乐于响应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才半年,就得到良田二万六千顷,招募到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 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射命中,再射却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任步军都虞候。 金军南下,皇帝把京城中的军队都交给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人攻占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看到这种形势,阻止溃退未成。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抗击金军,金军于是直逼京城。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他背靠京城,抗拒敌人,总共三天,身上多处受伤,死在阵地上,终年六十二岁。 方法感悟 1.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 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3.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 4.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5.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 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6.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表示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等。 阅卷现场名师批阅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采样 1.D 2.赵王张敖认为他是个好郎中。 答案订正 1.C 2.赵王张敖让他担任郎中(官职名)。 订正指导 1.A.动词,对待/句末助词,表反问;B.代词,指赵王/取消独立性,不译;C.代词,……的人,表判断;D.连词,于是,就/副词,才。所以选D项错误。 2.该句主要考查虚词“以为”的翻译。把“以为”错译成“认为”原因没有弄清该词的结构。“以为”就是“以之为”的省略,“以”,介词,让、使。“为”动词,担任。与现代汉语中的“以为”不同。 考查虚词,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意义,一是用法。“意义”就是该虚词翻译成“什么”,“用法”就是该虚词属于“什么词性”。A、B项比较简单,C项较难,文言虚词“者”在文言文中经常作代词, 代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翻译成“……人”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