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网络不道德行为案例分析 洪冰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不道德行为案例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日益普及,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已经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网民人数迅速增多,我们日常生活也渐渐受到网络影响。青少年网民群体是整个互联网用户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上网条件的改善,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当前的网络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大部分网民的网络行为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大部分人群上网是为了通过网络加强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以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为了通过网络来更方便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加强对自己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培养等等。但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随意性、开放性等特点,也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不高、自控力和辨别力差的网民出现了网络不道德行为,并且越来越广泛,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必将对个人、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分析和把握上网人群在网络上的不道德行为,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 增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通过当前网络社会中出现的不道德现象进行案例分析,试图揭示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原因,希望找到网络不道德行为的有效对策、建议,从而提高对网络不道德行为的认知评价能力和抵抗力,为网络民众的全面成才提供保障,同时也对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案例一 虐猫事件舆论:道德监控还是隐私侵犯 如果猫族能记录历史的话,2006年3月绝对值得大书一笔!因虐猫引起网友愤怒的当事人黑龙江萝北县广播局部门主任李跃军、萝北县人民医院药剂师王珏,分别被免除职务,并且在政府网站发布公开道歉信。紧接着,萝北县政府网站公布了王珏《踩猫女致广大网民及市民的一封公开道歉信》。   至此,这起引发上万网友参与的虐猫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思考远未结束。在这起事件中起主要作用的互联网,到底该如何看待它所扮演的角色?   一只猫引发的网络大搜捕   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一名时髦女子用漂亮高跟鞋踩踏一只小猫,直至将其脑袋踩爆。此图片迅速引起网友们愤怒,并在网络上被广为转发。   一些网民将踩猫女子照片制成“宇宙通缉令”发在网上,“通缉令”上注明:“人渣,犯恶意虐杀小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若在街上看见此人,可将其扭送屠宰场或当街乱棒打死!”   愤怒的网民们开始自发调查虐猫地点及虐猫女子身份,甚至有网民高价悬赏“抓捕”虐猫女子,悬赏金额从1000元涨到5000元,天涯网、猫扑网发起万人签名,要求缉拿虐猫女子。   3月3日,网上出现一个帖子公布:虐猫拍摄地点是黑龙江省萝北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虐猫女子是该县人民医院的护士王某,拍摄者是该县广播电视局李某,并公布了相关人物的地址、邮箱、QQ、电话、手机、车牌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此帖被网友们疯狂转帖,半个月后在百度上仍能搜到相关网页2000篇。   两个被网络剥光的人   在网络舆论压力下,3月8日,黑龙江省萝北县政府召开紧急专题协调会议,听取各部门对虐猫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汇报,确认虐猫视频拍摄地点是该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并决定对该事件参与者王某、李跃军停职调查。3月9日,萝北广播电视局宣布立即停止虐猫参与者李跃军的工作,同时免去其部门主任职务。同日,李跃军检讨书在萝北县政府网上公布。   3月10日,在萝北县政府网站虐猫专题分别公布了《县广播局对虐猫事件当事人处理意见》、《县人民医院关于虐猫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意见》和李跃军本人向所在单位及广大网民的检讨书《关于虐猫事件的内幕及我的检讨》。   据了解,虐猫者子女曾因各方面压力过大,停学在家。   网络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   一只猫为什么会让众多网民投入近乎疯狂的热情?社会学家周孝正认为,网民们对虐猫事件的高度热情,某种意义上表明网络正在成为一种发泄渠道,网民可以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而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另外,网络渠道相对宽松也是一个原因。   知名时评家莫林浩指出,虐猫事件清晰地展示出互联网的强大:在这个“视通万里”的网络时代,仅凭着网上的一幅照片,就可以从茫茫人海中毫不困难地找出某个人来。他分析说,一件在生活中可能并不起眼的事情,在网上像雪崩一样急遽扩大。网民的语言暴力以及由此造成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影响,大有对当事人形成灭顶之灾的架势。   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夏学銮教授认为,从虐猫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网络发挥了正面的舆论监督的作用,网络对虐猫者进行了一场道德审判,既促使了当事人良心上的觉悟,也对社会其他人有一定的触动约束。   对于这一观点,也有人持反对态度。有人认为,一个人不管犯什么错误,都不应该这样在网上被剥光,这侵犯了个人隐私。网民在网上发布通缉令,实际上滥用了原本属于国家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