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七)·凡物流形补释二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博(七)·凡物流形》補釋二則 (首發) 鄔可晶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07級博士 一 《上博(七)·凡物流形》甲本簡2、乙本簡1~2 侌(陰)昜(陽)之〈凥〉,(奚)??(得)而固? 原整理者曹錦炎先生謂“”係“凥”之誤字,與簡16“凥”訛作“”同例。由於與“”押韻的“固”是魚部字,“”為“凥”之形訛這一點大概可以肯定下來。原整理者曹錦炎先生根據楚簡一般用字習慣,讀“凥”為“處”,義同“居”。我們在寫《〈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時,曾懷疑“凥”當讀為“序”。後來對這一設想又有所論述: 《春秋繁露·精華》:“故變天地之位,正陰陽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難,義之至也。”“固”有“定”義(《故訓滙纂》398頁),與“正陰陽之序”之“正”相近。不過,“凥”用為“序”在楚文字中未見其例,故加問號以示不敢肯定。 我們之所以有此懷疑,是感到“陰陽之處”或“陰陽之居”的說法頗為陌生,文義不易講通。那些主張“”不必視為“凥”之誤的學者,不知是否也有此考慮。 正如上引文所指出的,“凥”在古文字中從來不表示“序”,這一點成為“凥”讀作“序”的最大障礙。經過反復考慮,現在我們認為,原整理者曹錦炎先生的讀法很可能是正確的。 銀雀山漢簡中有一種屬於“陰陽時令占候之類”的數術文獻,其篇題為“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之居”。李家浩先生在給胡文輝先生的信中解釋篇名說:“‘居’似應釋作居處之‘居’,《天地》全篇內容都是根據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所在的方位或日辰來占候吉兇的,故名。”這種用法的“居”在古書中也是有的。《晏子春秋·內篇問上》“景公問忠臣之行何如晏子對以不與君行邪”章:“不權居以為行,不稱位以為忠。”俞樾根據“權居”與“稱位”相對,指出“‘居’,猶‘位’也”。其說甚是。簡文“陰陽之凥”與“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之居”語例相同,“凥”和“居”的意思應該相近或相同。 楚簡中的“凥”多用為“處”,這是大家所熟悉的。在《上博(三)·周易》中,與簡本“凥”對應之字,在今本中多作“居”,與《說文》和傳世古書以“凥”為“居”同,如:簡16:“(隓―隨)求又(有)??(得),利凥(居)貞。”簡25:“(拂)經,凥(居)貞吉,不可涉大川。”簡26:“凥(居)吉。”如果《凡物流形》“陰陽之凥”的“凥”的用法同於《周易》,那麼,“陰陽之居”的說法就跟“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之居”完全一致了。不過,由於上博簡《周易》的文字風格和用字習慣比較複雜,既有楚系文字的特徵,又有秦系文字和楚、秦之外的文字系統的特徵,以“凥”為“居”很可能屬於非楚系文字的用字習慣;“陰陽之凥”的“凥”還是應從絕大多數楚文字的用字習慣讀為“處”。即便如此,“居”、“處”音義皆近,“陰陽之處”與“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之居”也是十分接近的,後者仍能證明前者的說法可以成立。郭店簡《性自命出》簡54“獨凥(處)而樂”,《上博(一)·性情論》簡23作“獨居而樂”,就是“凥(處)”、“居”換用的一個例子。 總之,“陰陽之凥(處)”的“凥(處)”和“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之居”的“居”,都是指所居處的方位而言。《漢書·王吉列傳》:“使男事女,夫詘於婦,逆陰陽之位,故多女亂。”《太平經·闕題》:“本天地元氣,合陰陽之位。”“陰陽之位”與“陰陽之凥(處)”的意思並無多少出入,其義與“序”亦相類,所以上面關於“陰陽之序”的解釋對“陰陽之凥(處)”同樣適用。 二 《上博(七)·凡物流形》甲本簡17有一個原整理者釋為“此”之字,作如下之形(以下用△代替。乙本此句適殘): 其所在辭例為: ?(聞)之曰:能(察)(一),則百勿(物)不(失);女(如)不能(察)(一),則【22】百勿(物)具(失)。女(如)欲(察)(一),卬(仰)而視之,俯而□(履?癸?—揆?)之,母(毋)遠?(求)厇(宅—度),於身旨(稽)之。??(得)(一)[而]【23】(圖)之,女(如)并天下而??(抯)之;??(得)(一)而思之,若并天下而(治)之。△(一)以為天(地)旨。【17】 《〈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對△闕釋。高佑仁先生在陳志向先生《〈凡物流形〉韻讀》文後的評論中指出,原整理者釋△為“此”,與楚簡多見的“此”的寫法不合;“我認為這個字當釋作‘又’,△字左旁殘泐處或疑有飾符,這種型態的‘又’字亦見戰國文字,可參《說文新證》(上)頁184,楚簡中‘又’字偏旁加此飾筆的亦不乏其例,‘又’此處讀作‘有’。本處‘又(有)一以為天地旨’,與簡文21討論‘是故又(有)一,天下亡不有;亡一,天下亦亡無一有。’都是對於‘一’的內涵進行討論,可以證明△字當是‘又’字。”在此之前,程少軒先生曾和我討論過此字。他疑是“勹”字,讀為“抱”;我疑是“肘”之初文,讀為“守”。後來,張崇禮先生和我討論簡文時也懷疑△當釋讀為“守”,並在他所做的釋文中直接將此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