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必修二复习提纲2017.5.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二复习提纲2017.5

高中地理·必修Ⅱ(中图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不断增长。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如图: 原始型(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现代型 (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水平)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 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 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 “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民族、家庭婚姻、求学、就业等; 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环境要素、资源差异、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 四、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是自然资源(最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文化素质。 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聚落: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图1 图2 图3 五、城市等级:用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一般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其服务范围(城市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区域,包括城市本身、附近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 六、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A、表现: ①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标志;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本质。 B、差异:时间上——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下),发展较慢; 加速阶段(中期):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并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发展趋缓甚至停止。有些地方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如图3: 空间上——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大都进入了城市化后期阶段。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如图4 C、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①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 染等); ②交通问题(交通拥挤、停车困难、交通事故); ③住房问题(住房紧张、住房条件差);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郊区城市化);②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③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④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⑤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文档评论(0)

tonggong824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