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中考总复习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历史中考 总复习 秦始皇的评价 秦的暴政:---加重了人民负担,破坏社会经济,不得人心,故二世而亡。 2、四次大统一 3、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演变 4、科举制度的变迁 科举制度即我国古代存在时间很长的人才选拔制度 变迁:隋------形成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 唐------完善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明------衰落(八股取士) 清------废止 5 古代思想文化 7 明清时期统一的措施 ——清朝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684年设置台湾府 加强对漠北地区的管辖 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维护国家统一 平定三藩之乱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示意图 对外关系的发展 * * 久仰民族中学 中国古代史考点强化 一、秦始皇及其评价 二、中国古代思想~教育(科举制) 三、民生问题 四、国家统一与领土主权 封建王朝的更替 战国秦汉 三国两晋 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秦:前230-221年,秦王赢政先后灭掉六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西汉:前202年,刘邦 ;长安 两晋: 西晋------265年,司马炎 洛阳 东晋------317年,司马睿 建康 隋唐:隋------581年,杨坚 长安 唐------618年,李渊 长安 宋元:宋------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元------1271年,忽必烈 大都 明清:明------1368年, 朱元璋 南京 清------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确立全国的统治 吴 蜀 魏 三国时期 (220年 曹丕 洛阳) (刘备 成都) (孙权 建业) 南北朝 宋 齐 梁 陈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辽 金 西夏 宋 政权分立 思想文化 民族 关系 军事 经济 政治 秦始皇 项目 统一、建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 北击匈奴、 南征南越 移民屯边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第四次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统一王朝 时间 统一 前221年 秦统一 280年 西晋短期统一 589年 隋统一 1279年 元统一 强化 结束 顶峰 加强 发展 创立 秦朝 皇帝、“三公” 隋唐 三省六部制 明朝 内阁、六部、 特务机构 清朝 军机处 辛亥革命(清末) 元朝 中书省、宣政院 特点: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材料: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文中嘲讽的是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开创于哪一朝?谁在位时正式形成? ?唐朝时,这个制度以什么科最为重要? ?明朝时,这个制度下的文章又称什么?它有什么危害? ?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 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科举制度 隋朝 隋炀帝 进士 八股文 不讲求实际学问,成为皇帝真实奴仆 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文字狱 思想 百家争鸣 材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一方面要求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求统治者“为民以德”,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实行仁政。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唐太宗在位时,注意汲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1、儒家学说创于何时?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何时开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后来,又在哪一事件中遭到了全盘否定? 3、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实际上是哪一学派思想的运用? 4、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有无借鉴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春秋时期 实行仁政 西汉 新文化运动 儒家 —————————— —————— 有 材料:有军功者,个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僚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 令、承,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回答: ①“商君”指的是谁? ②材料中规定了哪些变法内容? ③此次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