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退化研究进展-生态环境学报
文章编号:1008-181X(2001)01-0072-05
土壤侵蚀退化研究进展
卢金伟,李占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陵 712100)
摘要:从土壤物理退化、化学退化和生物学退化等3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的土壤退化过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侵蚀退化形成的过程、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评价土壤退化的指标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土壤退化过程和防治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和土壤侵蚀退化机理研究及定量动态监测角度来展望土壤侵蚀退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土壤侵蚀退化;物理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退化机理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The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work on soil degradation
LU Jin-wei,LI Zhan-bin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Yangling,Shaanxi 712100, China)
Abstract: Basis on reviewing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n soil degradation processes in the world and China,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the processes,models of soil degradation and the assessment indexes for soil degradation. Finally the main problems and futures of the research work in the field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oil erosion degradation;physical degradation;chemical degradation;biological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degradation 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能力和环境调控能力的下降。80年代,刘良梧等(1995)结合我国山地丘陵多、土壤侵蚀分布广的特点,把由于水、风、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使得土壤物质发生迁移而引起的土壤退化称为侵蚀退化。土壤退化的表现形式为表土的大量流失、养分的贫瘠、土壤颗粒变粗。土壤侵蚀是导致土壤退化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原因,土壤退化的实质就是土壤质量的下降过程[1]。本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迅猛增加带来的食物需求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已引起全球土地资源的不断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2]。全球土壤退化面积达1965万km2。就地区分布来看,亚洲、非洲土壤退化尤为突出。在亚洲我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资料[3],1996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8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5,而且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就达43万km2 [4]。土壤退化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土壤退化研究已成为21世纪国际土壤学、农学、水文学、环境科学及侵蚀学科关注的热点。但是直到今天为止,有关土壤退化的许多理论问题及过程机理尚不清楚,还没有统一的土壤退化指标和定量化评价方法。因此,了解国内外的土壤退化研究发展的动向,对于开展土壤侵蚀退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土壤侵蚀退化研究回顾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1年提出土壤退化问题以来,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的土壤学者Menzel(1978)[5]、Hubbard(1983)[6]、Mcdowell(1984)[7]等在研究美国几个大区域土壤侵蚀时发现地表径流中有8%~80%的氮和7%-30%的磷上以溶解态流失。White(1986)[8]认为土壤养分的流失的途径是主要通过泥沙携带输移的,大约90%以上的养分损失是存在侵蚀沉积物中,而不是存在流水中。Stoltenbery(1953)[9]认为泥沙对养分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富集比(ER)指泥沙养分含量与原始土壤中养分含量之比。Sharpley(1980)[10]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发现ER随雨强、坡度的增加而降低。Smith(1991)[11]通过模拟试验,提出计算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doc
- 国小师生也常利用博物馆作校外教学,但博物馆参访若未能妥慎规划.doc
- 国立体育学院研究所论文写作与编辑格式表-体育研究所-国立体育大学.doc
- 国立勤益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国立勤益科技大学.doc
- 国家励志奖学金采用差额评选.ppt
- 国立台东高商103学年第一学期3-1、3-10国文科平时考-国立台东高级.doc
- 国立宜兰大学校区停车管理办法.doc
- 国立政治大学会计学系硕士班硕士论文写作格式说明壹、前言(标楷体.pdf
-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小学融合教育校区九十八学年度第二学期.doc
- 国立成功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