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七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三
虛勞門
黃帝素問
上古天真論
今時之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 註 酒能傷脾,脾氣傷則不能宣五穀味而生氣傷,醉以入房則傷精矣,故半百而衰也。】
陰陽應象大論
味傷形,氣傷精,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
【 註 飲食之氣味太過,反能傷其精形。陰寒甚故傷形,陽熱盛故傷氣,氣無形故痛,陰有形故腫。】
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 註 情由內發,故傷氣,邪由外入,故傷形。喜屬陽而怒屬陰,故卒暴則傷其陰陽也。】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
【 註 男子以八為期,至四十而居半,腎陰漸虛,故起居自倦。】
脈要精微論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 註 氣虛而不接續也。】
玉機真臟論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胷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
【 註 此心病傳肺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胷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
【 註 此肝病至肺而死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胷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月囷)。真臟見,十日之內死。
【 註 此肺病至心而死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臟來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
【 註 此脾病而終一歲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胷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月囷)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 註 此腎病而死於脾也。】
五虛死。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
【 註 脈細,心氣虛;皮寒,肺氣虛;氣少,肝氣虛;泄利前後,腎氣虛;飲食不入,脾氣虛,故死。若漿粥入胃,泄注止,胃氣復也,故生。】
經脈別論
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
【 註 勇者逆氣已過,正氣復順,怯者則留著為病。】
宣明五氣篇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 註 此五勞而傷五臟所主之血氣筋骨也。】
通評虛實論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 註 邪氣乃風寒暑濕,精氣乃榮衛之氣也。】
評熱病論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
逆調論
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者死。
【 註 榮衛不和則兩者皆虛,不仁且不用而肉苛如故者,不和而致虛也。】
奇病論
有癃者一日數十溲,太陰脈細如髮者,此不足也。
【 註 地氣不能上升而為下泄,此太陰之不足也。】
脈解篇
內奪而厥,則為瘖俳,此腎虛矣。
【 註 陽盛於外,內奪其所藏之氣,則腎虛也。】
刺志論
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穀盛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氣虛身熱,此謂反也;穀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穀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脈盛血少,此謂反也;脈少血多,此謂反也。
【 註 如形氣穀氣之相反,血脈虛實之變常,皆緣志意不和,以致邪氣從之。】
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 註 虛者須其實,氣入則實矣;實者須其虛,氣出則虛矣。此言氣之開闔也。】
調經論
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
【 註 心在志為喜,在聲為笑,故有餘則笑不休,不足則金氣反勝而為悲。】
肺藏氣氣有餘則喘欬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
【 註 肺主氣而司呼吸,故有餘則喘欬上逆,不足則呼吸不利而少氣也。】
肝藏血,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 註 肝志怒,腎志恐,故血有餘則肝氣盛而主怒,不足則母氣衰而並於脾,故恐。】
脾藏肉,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不足則四肢不用。
【 註 腹乃脾土之郛郭,故有餘則脹,土氣實則制水不流。脾主四肢,故虛則不用。】
腎藏志,志有餘則腹脹飱泄,不足則厥。
【 註 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聚水而為腹脹飱泄。腎為生氣之原,故不足則厥逆也。】
氣之所并為血虛,血之所并為氣虛。
【 註 氣并則無血,血并則無氣也。】
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并則無血,血并則無氣。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
【 註 如血并於陰,則陰寒盛,而血中之氣亦無。氣并於陽,則陽熱盛,而氣分之血亦消。血與氣相失而不能相和,故皆為虛焉。】
帝曰:陰之生實奈何?岐伯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矣。帝曰:陰之生虛奈何?岐伯曰: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虛空,因寒飲食,寒氣熏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
【 註 喜怒不節,則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