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ppt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概要1

———————————————————————— □苏 轼 四、特殊句式 (1)①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②轮扁,斫轮者也 以上为___________句。 (2)以为口实 以上为___________句。 一、作家剪影(略) 二、资料存盘 亲情加友情,演绎真情 文与可,北宋湖州竹派著名画家之一,最擅长画墨竹,既是苏轼的好友,又是他的表兄。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与可任洋州知州,筑亭筼筜谷上,游乐谷中,曾画一幅水墨偃竹画赠苏轼。苏轼向文与可学画竹,同时在绘画理论上给予文与可极大的帮助和影响,两人结下了深厚友情。 文与可病逝后半年,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见到这幅遗作,睹物思人,对画痛哭,带泪写下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总结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主张。 富有感染力的文体——记 “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主要有台阁名胜记(如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水游记(如柳宗元《永州八记》),书画杂记(如韩愈《画记》、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在写法上,大多讲究文采藻饰,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古代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种,名篇佳作甚多。 三、意旨探微 本文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文与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传递出深切的悼念之情。 1.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它的出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参考思路】 本文以抒情为主,兼具叙事和说理。对绘画理论的阐述、对《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的叙述,其实都是围绕着文与可、苏轼与竹的这段深厚的感情展开的。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画竹相关的绘画理论的阐释和生活琐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 2.本文借画竹阐发了哪两个方面的创作思想? 【参考思路】 “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前者:“故画竹,必先……少纵则逝矣。”其含义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后者:“夫既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其含义是: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熟练地掌握技巧。 3.如何理解“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句中的“视”“见”二字的意思? 【参考思路】 所欲画者并非指实物,而是映现于胸中的鲜活形象。这里所说的“视”是凝神思想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见”是指在脑海中映现的意思。 4.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文与可是怎样一个人? 【参考思路】 文中通过三件轶事表现文与可的个性: (1)将求画者送来的缣素视为袜材,对求画者多不感自得而觉讨厌。表现他的脱俗、淡泊。 (2)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之辩,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其风趣、旷达。 (3)文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见他对挚友情谊之深,为人的无拘、率直。 5.文章通过画竹体现了什么艺术规律? 【参考思路】 文与可主张画竹之前,必须先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再经过反复的酝酿、构思,心目当中隐然形成成熟的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研墨伸纸作画,手不停挥,一气呵成,一幅画竹便创作出来了。这种从生活体验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是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的。 6.这篇题画记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参考思路】 作为一篇绘画题记,大多要描述画面的形象,叙说画家作画的过程,交代收藏者的得画经历,总之,不外以鉴赏、考订为主要内容。而苏轼这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却不是一般的绘画题记,它实际上是一篇纪念文章,是表现对于一位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的追怀、悼念,因此就不能不打破一般绘画题记的常规写法。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艺术特色赏析 本文以画为线索,叙述自己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主要特色有: 1.挥洒自如,章法严谨 本文信笔挥洒,舒卷自如。文中有正论,有戏语,或引诗赋,或摘书牍,时而讲琐事,时而举典故,机变灵活,姿态横生。通篇以画贯穿,以怀念友情为中心,形散神不散,做到了自由挥洒和谨守章法的完美结合。 2.说理形象,富于理趣 这篇杂记兼有记人散文和文艺随笔的双重特征。文中,作者阐述了相当深奥的绘画理论和自己的独到理解,把“理”说得活泼,充满趣味,可谓既富于理趣,又不失情趣。 3.以谐衬庄,以喜衬悲 这是一篇悼念性的文章,却没有令人陷入哀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