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广东专用版)复习课件:第四板块_名著阅读(共44张PPT).ppt

2016中考语文(广东专用版)复习课件:第四板块_名著阅读(共44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中考语文(广东专用版)复习课件:第四板块_名著阅读(共44张PPT)概要1

2.把握主要内容 包括故事梗概和重要情节。 如对《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应熟练掌握,相关人物要能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3.多读精彩片段 课本后的附录关于名著的精彩片段要用心去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需要精读。 如《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情节,阅读名著时也应予以重点掌握。 4.把握人物形象 包括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 如《水浒传》中宋江(及时雨):仗义疏财,济弱扶贫,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鲁智深(花和尚):粗犷豪放,行侠仗义,粗中有细。林冲(豹子头):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等。 5.把握主题思想 小说主要是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篇小说一定有它的社会价值,有它的写作意图,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必须读出来的,否则等于没读。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 6.了解艺术特色 所谓艺术特色就是小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独特之处。它可以表现为独特的结构方式、独特的语言表达、独特的叙述视角、独特的表现技巧等。 如《童年》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基调在整体上严肃、低沉;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于是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三、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备考时,要特别注意从宏观上了解名著阅读题型的规律、特点,微观上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减少答题的失误。   1.审清题目要求,涵盖答题要点。题目是命题者根据命题意图所提出的要求,答题时必须根据这个要求回答。是要求简述故事情节、情景或事件,还是要求概括主要内容、人物性格或思想意义,一定要审视清楚。 2.找准切入角度,把握表述内容。审清题目后,就要注意找准切入的角度。是从情节角度,还是从人物角度;是从情节的起因,还是从情节的结局切入要判断清楚。   3.准确回答问题,切忌张冠李戴。简述时应把重点放在对经过的介绍上。既不要具体地描写,也不要加以分析和议论。事件、场景、经历的过程要素以及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应准确,力避颠三倒四、张冠李戴。做到故事要完整,重点要突出,细节不失真。 4.理清答题脉络,表达简洁流畅。 “简述”就是要求“简洁叙述”,回答问题不要拖泥带水。同时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规范语言表达的习惯,减少错字、语病和乱用标点符号的现象,规范作答。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讲究方法,讲究策略,提高名著阅读复习的有效性,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相信学生应对中考这类题目应当是“闲庭信步”! 【模拟演练】 【甲】11月4日——早晨,我开始制定一份工作、外出、睡觉、娱乐的时间表。每天早上,如果不下雨,我就带枪外出两到三小时。十一点左右,回家吃点东西,有什么吃什么。十二点到两点,天气极其炎热,我躺下睡觉。傍晚继续干活。这一天和下一天都花在制作桌子上。我的手艺很糟糕,所以出活儿很慢。但不久,时间和需要会把我训练成一个无师自通的工匠。我相信每个人经过这番磨练都会跟我一样。 【乙】10月14日——A出院了。我们亲切地握手道别。 他的右眼完全失明了,但已经不缠绷带了,从外表看和正常的眼睛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的前额还包扎着绷带。 和一个如此顽强的同志告别,我感到十分难过。向来都是如此:伤员好了,就离我们而去,而且不希望再回来见我们。 临别的时候,A无可奈何而又伤心地说:“我宁可失明的是左眼!——现在,叫我如何瞄准开枪呀?” 他仍然一心挂念着前线。 1.两个选段分别出自哪部作品?其中的人物是谁?【文学常识】 (1)【甲】出自《 》,其中的“我”是 。 (2)【乙】出自《 》,其中的“他”是 。 2.比较两段日记文字,从字里行间体会两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