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节能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发展趋势.pdf

分析建筑节能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发展趋势.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节能 分析建筑节能的国际经验及中国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建筑面积增速明显加快,2000 年~2010 年面积增长了2 倍, 年平均增加 13.3 亿 m2,增速为11.3%,大大快于20 世纪90 年代的增速,其中“十一五” 期间,我国建筑面积累计增长85 亿m2,至2010 年底建筑面积总计453 亿m2,而2010 年 的中国能耗总量为32.49 亿tce ,其中建筑总能耗(不包括生物质能)为6.77 亿tce ,占全国 总能耗的20.9%。建筑商品能耗和生物质能共计8.16 亿tce 。 中国城乡建筑运行能耗约占中国商品能源总量的 20.9% 。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 能耗占了60% 。其中单位面积能耗最高的是公共建筑,其能耗强度约为住宅的2~3 倍,城 市的“地标”建筑能耗更大。大量普通公共建筑除采暖外电耗强度在 50~70kW ˙h/ (m2 ˙a ),而少部分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强度则在80~120kW ˙h/ (m2 ˙a )的范围内。中国现 在已有的建筑大部分是高耗能的,只有近年新建的一些建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近年标准。最 新的建筑节能标准是北方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城镇居住建筑为65%,其他建筑节能为50% 。 由于我国建筑节能发展较慢,各方面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都欠成熟,针对我国目前还未成熟 的建筑节能行业来说,只能有选择地吸收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 情况制定标准。 1、国外建筑节能发展经验 1.1 新建建筑节能 国外的经验表明: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是开展建筑节能的依据,通过国家立法 节能 和颁布相关法规的方法确定新建建筑节能相关标准的法律地位是保证此项制度成功实施的 重要前提。发达国家结合本国的发展特点制定、实施一系列的节能法律法规,把强制执行节 能标准作为促进、发展新建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建筑节能即处于该阶段,目前已趋 于完善。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美国和欧盟。 美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1975 年出台《能源政策 和节能法案》,1992 年制定《国家能源政策法》,2005 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2005 能源政策 法案》。上述法律、法规均对建筑节能做了相关保护。此外美国采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 (ASHRAE )还制定了《除低层住宅以外的新建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标准》和《新建低层住宅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这些标准规范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美国政府制定更严格的节能 标准奠定了基础,而在美国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州则制定了比国标更严格的标准。针对我国自 身的国情,东部发达省份可以参照国标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以有利于节能行业的发展,在 这方面走在前列的江苏已经制定了符合该省实际情况的标准规范。 新建建筑节能的重要基础是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和机构。世界各国都有政府机 构管理建筑节能工作,但是其机构设置职能权限各不相同,我国在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方面的 设置及职权不明确。为了更好地建立有效的政府机构,我们应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验,这 方面做得好的当属美、日。 美国的节能管理机构分为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又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 美国能源部是最主要的政府机构,负责能源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各州的节能管理机构负责各 州的节能工作,执行国家政策。非政府机构起着沟通市场和国家部门的作用。 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的核心是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欧盟在建筑节能监管方面所做的是制 定法律、法规和加强组织管理机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俄罗斯在1994 年实施“能源护照 计划”。在建筑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中都记录项目执行节能标准的情况,只有 节能 符合标准的建设项目才能得到该政府文件,而购买住房的用户可持该“护照”向政府申请热 价优惠。这亦是一种对用户的变相激励政策,有效地调节和开拓节能市场。我国在这方面几 乎没有建树,即使有监督也只是聊胜于无,在中国只要上马的项目就很少因为不符合节能标 准而被严令整改乃至停工。 建筑能耗测评标识体系是技术依据,只有对新建建筑的最终节能性能进行测定,确定其 是否达到有关节能标准,才能颁发能效测评标识,才能确保进入市场的建筑达到节能技术标 准。世界上较成功的能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