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浙江职高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6(含答案).docVIP

2013浙江职高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6(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浙江职高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6(含答案)

2013浙江职高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6(含答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0题。(分) 市隐斋记元好问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于娄公所? ? 舍:留宿 B.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终:结束.伯休执价不移 执:固执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 ? 爱: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知隐乎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 .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D.故以朝市为大隐耳..B..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D.取足而已 ,不害其为廉乃今为小女子所知A.故以朝市为大隐耳B..D.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适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从作者的一位姓李的朋友,代娄公求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为开端,借此引出作者对隐士的看法和对娄公的评价。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要到深山之中,蓬蒿之下,才算是隐居。 C.文章最后引用的韩伯休的故事旨在说明真正的隐士就不需要文饰,不需要求得显贵。言下之意,娄公的“隐”,不是真正的隐士;而士大夫喜欢娄公,是硬要为他写诗文。D.作者认为能初步懂得大道,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隐居山林小隐;而能做到把握操守,不被外物诱惑,喧寂两忘,隐居朝市大隐。作者进而强调隐居在朝市的人一定是大隐。 .(1)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2)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古诗文默写(分)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四、作文(60分) 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游历长安时,住在娄公家中。娄公,是一位隐者,住在长安市市区三十年多了。家中有一个小书斋,称为“市隐”,和他交往的士大夫很多人都给他的书斋题诗,他想要您写一篇记,您当因我的缘故,(为他)写一篇。” 我说:你懂得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之意。古人隐于农、工、商、医卜、屠钓,以至于赌徒、卖酒人、守关吏(看城门的)、酒家伙计,无处不在,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才算隐者。前人之所以有大隐、小隐的区别,是说刚学道的人,对道的信仰还不够深厚(或译“坚定”),不去看那些会引起欲望的东西,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把隐居山林作为小隐。那些既能坚守(操行)又能应付(世事)的人,不被外物所诱惑,他们或出仕或退隐,喧嚣与寂静全都忘记了,所以(人们)把隐居于朝廷与市肆的人作为大隐。依我看来,小隐在山林的,或许有,但在朝廷与市肆中隐居的人未必都是大隐。自从“山人”(李渤)以隐士为名索要高位以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是居在朝市的人呢?现在那些追逐名利之人,敛缩肩膀出入市肆,翘着双腿登上高地(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用利嘴长爪,争强好胜,谋求利益(功名),以致于与佣夫商人为一点微末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友人)说:“(他)卖书来换取食物,求饱罢了,不妨害他成为清廉的人;凭诗酒与各位士大夫交往,求得和谐(或译“融洽”)罢了,不妨害他成为高洁的人。(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知道了,我替你写这篇记。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请让我用韩伯休之事作为我的话的结尾。伯休在都市中卖药,他的药没有两种价格,一个女子来买药,伯休坚持不肯改变(降低)价格,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吧?为什么不肯改变价格呢?’于是韩伯休叹息说:‘我本来不求名声,现在(我的名字)却被一个小女子知道了!’他丢了药,径自离开了,至死也没再回来。娄公本来是隐居的人,可是与外界隔绝的想法,恐怕与伯休不同吧?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娄公)用这篇记做什么呢?我猜想,是那些喜欢娄公的大夫士人勉强要替他求名罢了,不是娄公的本意吧。你回去试着用我的话问问他吧。”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