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非农业资材防治茭白锈病与胡麻叶枯病之效果1.pdf

评估非农业资材防治茭白锈病与胡麻叶枯病之效果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评估非农业资材防治茭白锈病与胡麻叶枯病之效果1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119:77-87 (2013) 77 評估非農業資材防治茭白銹病與胡麻葉枯病之效果 1 2 蔡正宏、郭建志、陳葦玲、廖君達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尋找與評估可防治茭白病害之非農藥資材,利用可濕性硫磺粉防治 茭白銹病,試驗於定植茭白苗後,每 日噴施一次 倍 可濕性硫磺粉防治效果良好, 7 500 80% 與石灰硫磺合劑、蘇打粉、碳酸氫鉀及無患子加植物油之防治方式在罹病程度與第一期 筍產量有顯著性差異。胡麻葉枯病於培養皿內以非農藥資材試驗抑菌效果,本場生技研 究室所開發之植物混合純露與大蒜浸出液效果最佳,但由於稀釋倍數過低與大蒜成本問 題,未來仍需進行田間試驗效果與經濟效益評估。防治胡麻葉枯病部分,田間於一期筍 收割後,採割除地上部方式,讓植株重新分蘗生長,新芽與新葉較不易受到胡麻葉枯病 為害,且產量並無顯著差異。 關鍵字:非農藥資材、萃取、分蘗、銹病、胡麻葉枯病、茭白。 前 言 臺灣茭白栽培面積為 ,年產量 ,主要產地集中南投縣埔里地區,種 2,013 ha 45,353,368 kg 植面積約 ,占全臺 以上(12) 。茭白 為禾本科菰屬的多年生草 1,700 ha 83% (Zizania latifolia Turcz.) 本水生蔬菜,茭白所生嫩莖係由黑穗菌( Ustilago esculenta Henn.)共生,此菌在幼嫩的茭白莖 內,於適溫情況下,產生細胞生長素及細胞分裂素,刺激茭白莖部細胞組織不斷增殖膨大, 乃形成顏色潔白,質軟味美的筍狀嫩莖(4) 。茭白與黑穗菌雖共生,卻也互相競爭,當植株過 TAO 於強健,或環境條件不適黑穗菌生長,黑穗菌無法入侵植株,則形成公株開花不生筍;反之 如果黑穗菌生長過於旺盛則筍心易有黑心問題產生(20,21,29) 。一般筍農栽培管理的技術皆相當 老練,但由於個人土地面積有限,採用連作方式經營,又因為電照、刈頭等產期調節之技術 發明,使得耕地土壤鮮少有休息機會;茭白如果肥料不充足或乾旱,則筍小,且厚膜孢子易 顯現,因此農民習慣大量使用化學肥料,使土壤理化特性變差,而且連年種植同一作物加上 長年淹水易造成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及土壤通氣性下降,間接造成茭白筍產量有下降之趨勢, 歷年茭白筍產量由2001年35,000 kg/ha下降至2011年24,000 kg/ha(12) 。另外筍農習慣將大量割 除的病老葉拋放於田間水中,任其腐爛過程可能產生大量厭氧性細菌而阻礙根部呼吸,田間 亦尚有銹病等病蟲害問題衝擊,導致農民大量施藥以維持產量。近來由於健康、環保意識之 提高,多項作物開始著手進行有機栽培,而茭白有機栽培的最大問題就是病蟲害防治不易, 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報告第0817號。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78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一一九期 缺乏有效性的防治資材,導致有機茭白筍在產量上,往往低於慣行栽培甚多(9,10,12,13,14) 。本研 究主要評估非農藥資材之防治效果及適用性,影響茭白一期筍之主要病害為銹病,二期筍為 茭白胡麻葉枯病(15,16) ,針對此兩種病害進行非農藥資材田間施用,調查對病害防治之效用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