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复习备考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docVIP

2014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复习备考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复习备考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复习备考 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强人所难 强词夺理 性格倔强 B.字里行间 间不容发 亲密无间 C.毫无禁忌 令行禁止 情不自禁 D.分崩离析 分外妖娆 分化瓦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阴绕 哀悼 崇山峻岭 B.缘故 稳重 披星带月 C.桂冠 针炙 祸国殃民 D.遵循 拴在 勤勤恳恳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没有一定的文化 ,是很难读懂这本书的。 ② 从他战胜病魔的经历中,我 到生命的意义。 ③ 经过公安干警细心的 ,这桩蹊跷的案子终于真相大白了。 A.素养 感悟 侦查 B.素质 感悟 侦察 C.素质 领悟 侦查 D.素养 领悟 侦察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武汉那么大, 你又不知他的地址,怎么能找到他呢? ② 你只说说你的情况, 他的情况,我们以后再说。 ③ 雨不但没有停, 越下越大了。 A.何况 关于 而且 B.况且 关于 反而 C.况且 对于 而且 D.何况 对于 反而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悠扬的乐曲,象温柔的月光一样,流入了她的心田。 B.星期日的当天上午9时,我们就在校门口集合了。 C.她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学习成绩却很优秀。 D.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就能在蓝天上翱翔。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B.在秋菊盛开的时节,社区请65岁以上的老人参加了《重阳节茶话会》。 C.你见过这样的场面吗,小张? D.赶到天暖了、冰融了,松花江终于结束了凝固的冬眠。 7.下面一段文字中,修辞手法判断得正确的一项是( ) 正如一首民歌中所说的:“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刀切莲藕不断,斧砍江水水不离,”这不是忠贞爱情的真实写照么? A.排比 夸张 设问 B.对偶 比喻 设问 C.对偶 夸张 反问 D.排比 比喻 反问 8.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白话小说。 D.《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开创新的诗风的新诗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0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9.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輮以为轮 輮:使……弯曲 C.其曲中规 中:符合 D.虽有槁暴 虽:虽然 10.下面句中的加点虚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青,取之于①蓝,而②青于③蓝;冰,水为之而④寒于水。 A.①与③处的“于”,②与④处的“而”,意思、用法均相同。 B.①与③处的“于”,②与④处的“而”,意思、用法均不同。 C.①与③处的“于”意思、用法不同,②与④处的“而”,意思、用法相同。 D.①与③处的“于”意思、用法相同,②与④处的“而”,意思、用法不同。 二.综合题 11.将第二大题文言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面现代汉语。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2.按要求变换下面句子。 我们班没有一个同学不希望评为“三好生”。 ①改成肯定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